“清明上河图”园
▲ 大型机械正在紧张作业
雕琢文化墙
状元楼榜眼楼探花楼三楼相望(本报记者李传林摄)本报实习生杨李琼本报通讯员程萍萍
它像一部人类历史文化的缩影
把时间留住,把空间缩小,再缩小
用最新最高的科技倍率
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遗产
典藏在这个方圆六百亩的土地上
——傅予(台湾)
前几日,我县迎来大降雨天气,文博园的工地上还满是泥泞,但这丝毫未影响到工人们的工作热情。为了赶工期、抓进度,工人们在小中雨天气仍照常施工,下大雨时则要做好排水、安全防范等工作。
“每天都有十几个工程队伍、一千多名施工工人进行施工,早上六点开工,中午稍微休息,就接着干。”文博园外宣办经理程萍萍告诉记者。2011年7月至今,五千年文博园二期“十里画廊”景区的建设已进行了近两年,并开始步入提质、高效阶段。“我们非常自豪能参与施工,将图纸上的设计转变为现实中的美景,为了能在既定时间内开园,我们一刻也不敢怠慢,所以文博园的工地总是给人一种很忙碌的感觉。”参与文博园二期建设的一名工人激动地说。据悉,文博园二期工程预计于2014年5月开园,届时一期与二期之间将通过一座天桥连为一体。
十里画廊倚楼听雨
五千年文博园分五期建设,由五大园区组成,分别是:“一梦千年”景区、“十里画廊”景区、“百年风云”景区、“千秋马帮”景区、“万代同根”景区。二期“十里画廊”景区占地600亩,由“三百六十行”文化园、“清明上河图”文化园、“烟雨江南”文化园和“创意石界”文化园等景点组成。
“三百六十行”文化园将两万平方米古建筑和1800多件青铜人物雕塑相结合,以再现康乾盛世时期的三百六十个行业。和一期中缩小版的三百六十行青铜雕塑不同,二期中的三百六十行文化园将按真人等比例雕刻而成,并配以中华百工坊,现场再现市井生活。因此,这里不仅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人物铜雕群,更有传承至今的五十多个行业进行永久性现场表演。
“清明上河图”文化园全长300米,按1:1的比例仿真清明上河图,以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斜坡建筑艺术主体再现张择端笔下的汴梁繁华,游客可以穿梭其中再现清明上河图中汴河两岸车水马龙的胜景。近看是城,远看是画,晚上再看的时候,她是一个每天上演“戏说徽州”的实景演出大舞台,可以毫不吝啬地说,
这是一个由无数创意串起来的一件原创大作。
“烟雨江南”文化园通过再现江南著名水乡十二大名景的形式来演绎水乡的文化与故事,打造成一座立体的露天水乡艺术馆。小桥流水、乘船摆渡、渔歌互答、天水成碧,尽显江南风骨。水墨烟雨更是与重新建设的根雕馆守望,互相借景、移步换景。
“创意石界”文化园由一园四馆组成,分别是创意奇石园、远古沧桑馆、自然天成馆、大象无形馆和天人合一馆,该园区的艺术价值和视觉震撼将超过根雕馆群,是将无言的奇石世界赋予其生命与情感,是对奇石文化最深层次的解读。
对艺术负责对历史负责
文化要做高度,艺术要做品牌。很多人造的景点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但五千年文博园并未落入俗套,因为中华五千年的的文化汇集于此,自然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
文博园是一座人造园林,国内许多人造园林都没能逃脱人造主体公园历经成长期、成熟期、衰落期后渐消失的生命周期魔咒。公司董事长朱林寿曾说:“只要是能成为国家或者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景区,像黄山,它是没有生命周期的,时间越久,生命力越强。所以我们就决定把文博园建设成国家文化遗产基地的主题公园。”正是为了打破这一魔咒,在建设的定位方面以及艺术高度方面,文博园请到了当今八大院校最有成就的艺术家,最优秀的公司也都参与到文博园的建设中来,力求使之成为人造主题公园的典范,让人造主题公园能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
根据规划,文博园一期里面的钢筋混泥土造景以及比较粗糙的造型艺术,在未来两到三年之后会全部调整为青铜和石雕。基于一期的经验教训,在二期里面,除了雕塑、园林,全部以能成为文化遗产的要求来予以规划和建设。除了古建,就是青铜和石雕,没有任何不能成为遗产的元素进入。在三期“百年风云”情景馆里,将截取1840年—1949年24个真实的场景,通过5D高科技、胶像等手法展现。
一期“一梦千年”景区目前已建设完毕,但是当时只能按照朝代的大事件设计布局,并没有从中挖掘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的遗憾将在接下来的建设中加以弥补。许多既定的规划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渐渐完美,游客们经常感叹,园区仿佛总是在变化。当我们伫足园内,既被其规模所震撼,又被其细节所感动,这一切都只求建一座能经得起岁月考验的文博园。
想象天马行空施工脚踏实地
我们对设计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佩服不已,也对造园者对历史场景还原与再造的能力赞不绝口。据了解,文博园二期总体工程进度已竣工70%,楼体主体封顶率95%,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同步进行。景区外环路的大型风车正在进行喷漆等防腐处理,仿古街基础工程已经完成,“创意石界”内的大型灵璧石等奇石已摆放就绪,气势磅礴。围绕湖心岛周围的单拱桥、四拱桥、平桥主体建设已经完成,亭、廊也已全面竣工。作为二期项目重要工程的三百六十行文化园,一街、二街、三街已在添砖加瓦,亭、台、楼、阁、廊、古树、奇石都已初具规模,竣工度达80%。围绕着三百六十行文化园的状元楼、榜眼楼正在进行外观修饰,探花楼的夜景景观灯已于6月初开始进行调试。同时,另一项重点工程——建于25度斜坡山体上的“清明上河图”园,也基本成形,目前已能清晰看到一幅大气磅礴的清明上河图立体画卷。
文博园为何能以这样的高速度向前推进?这离不开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期建设伊始,太湖县开发区、国土、住建等单位负责人主动上门,为二期建设提供政策服务。这也离不开项目负责人的努力。不同景点的不同施工单位按不同进度进行施工,这就需要考虑周到、协调各方;园区建设的大手笔和各独立景点之间,也需要协调。也只有像这样速度和质量双管齐抓,各方协调得力,才能在建设这座浓缩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艺术殿堂时驾驭得得心应手。
曾有人说过,旅游搭台,文化唱戏,文化离开了旅游就是一盘散沙,旅游如果没有文化就失去了灵魂,缺乏了应有的厚重。因此,公司董事长朱林寿在二期建设过程中多次强调,一定要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严格按照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积极推进景区建设。
劳动创造历史奉献成就人生
我们民族是以辛勤劳动著称的民族,正是凭借这种精神,我们的先辈创造了光耀世界的华夏文明。作为历史长河中承前启后的一代,我们这一代也要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个由青铜打造而成的买卖场景显现在眼前,仿佛耳边响起了打铁声、叫卖声;清明上河图,疏林薄雾、繁忙码头、热闹街道,仿佛回到了汴京街头……正是这样的巧夺天工、妙笔生花,尽展中华文化的芳华,创造了属于我们这代人自己的辉煌。虽然园内展现的只是历史的一部分,但是它会激发人们探索历史的欲望。
“朱总是个很特别的人,他的人生追求很不一样,是个很有奉献精神的人,我们有时都被他感染了,环境影响人吧,这里的氛围很不一样。”文博园的项目负责人之一的石总说。
是的,他深怀感恩之心,做出了文博园对太湖人民永久免票的承诺。他记得建园初期太湖政府和人民给予他的大力支持,让太湖居民可以免费、畅通无阻的进入文博园,与全世界的游客自由沟通,景美人自美,并认为环境会感染人,这样对太湖人素质的提高非常有益。
他深怀社会责任感,和多家单位合作,彰显了文博园的社会公益性。文博园现已成为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安庆师范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中国旅游网络媒体联盟采风活动基地、安庆市干部培训教育实践基地、武汉工程大学实践教学基地、 CCTV7乡村大世界栏目指定创作基地、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学习基地等。
五千年文博园,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鲜明的文化特色;五千年文博园,还将继往开来,不断推陈出新,让所有的游客在五千年文博园这片厚重的土地上,都能真正采撷到旅游带来的快乐,文化带来的洗礼,历史带来的震撼!让国内外游客通过人文旅游来更多地触摸与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影响世界!
新闻推荐
1月2日,罗河谷旅游景区总体规划评审会在龙山宫宾馆召开。县政府副县长占卓夫出席评审会并讲话。以安徽省城乡规划研究院杨西宁所长为主的评审专家组通过实地察看罗河谷景区、听取黄山市...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