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这就是“小桥流水人家”之江南水乡——李坑。”以上这段优美的文字,是记者摘自《合肥十一中高一年级皖南文化婺源研学旅行侧记》。
日前,记者就研学旅行这个热点话题走访了省级示范高中——合肥市第十一中学,该校校长舒东波表示,研学旅行就是“以游玩为途径的学习,或者以学习为目的的游玩”,在游览、观光、交际中完成论和做的结合,在阅览风土人情中提升社会认知。把课堂搬出学校,通过游览、交际,认识自然和社会。游中有学,行中有思。“游,仅仅是知的开始。不是简单地走走看看,而是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和当地的区域特色,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游中有所学、在行中有所思\’”。
回眸:
“研学旅行”首演成功
5月9日至5月11日,合肥市第十一中学318名高一学生,231名高二学生开始了为期三天两夜的研学旅行活动。此次研学旅行活动以“文化体验”为主题,自愿参与为原则,旨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加学生接触自然、体验文化的机会。
学校研学旅行活动领导小组经过前期调研并结合实际,制订了 《合肥十一中修学旅行方案》,从指导思想、活动宗旨、组织领导、活动安排等多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划,为高一、高二年级分别确定了徽州婺源、枣庄曲阜两条线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合肥市十佳旅行社承担此次活动。为确保活动安全有效,还制定了详细可操作的《安全实施方案》、《应急预案》,多次召开班主任会议布置相关工作。正是对每一个环节的精细要求,保障了合肥十一中首次“研学旅行”活动圆满成功。
对于不参加本次研学旅行活动的学生,学校也做了相关安排,要求他们在该活动时间内自主安排其它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完成相应的社会实践报告,确保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感受:
文化体验拓宽视野
高一(8)班苗艳萍同学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她对宏村的感受:那是我一个梦中曾有过的水乡。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我穿梭在它的小巷,看到了一片古朴祥和,看到了我梦中的古镇,风韵的水乡……跨过一道又一道高高的门槛,我寻觅着一个有一个古老的风韵,抚摸这沧桑了几百年的镂花木窗,那一刻心中的一切也融进慢慢暗下来的古镇淡定之中……
一名高二学生告诉记者,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同学们感受非常深刻。馆前三十八级台阶意味着一九三八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中日台儿庄大战;二十四根立柱支撑着白色天棚,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进入馆内,共有四个展室,分为展览馆、书画馆、影视馆、全景画馆。个个气势雄伟,庄严肃穆。馆内陈列着台儿庄大战时中日双方资料、文物千余件,书画馆珍藏着参战将士和亲属以及著名书画家、政界人士的书画作品近千件。在这里,大家了解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这是一场惨烈的战役,这个战役历经月余,歼敌万余,创八年抗战之伟绩,扬中华民族之雄威。“在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我们缅怀先烈,不忘国耻,弘扬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后续:
活动评比升华内涵
“研学旅行”开心过后,总要留下点什么。据记者了解,学生并不是单纯的远游玩乐,他们还要在旅行中细心领会,在返回学校后,积极参加“后研学旅行”活动。
据了解,为进一步强化“研学旅行”活动的效果,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十一中校团委特举办“后研学旅行”活动,具体活动内容有:优秀“社会实践报告”评选。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按质按量完成“社会实践报告”,真实详细记录旅行所见所闻所感,内容健康向上、条理清晰、表达流畅。学校在上交的社会实践报告中按一定比例择优选出“优秀社会实践报告”,进行展示。此外,还有绘画摄影展览和个人博客交流等等。
“研学旅游不仅让学生出去游玩,也是让学生在游玩的过程中有所得。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游学,带着眼睛去游学,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增长见识增长阅历,要真正达到研学目的。”十一中校长舒东波表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好的教育一定是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学生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在踏寻革命足迹的震撼中,爱国主义情感会油然而生,从而砥砺意志,增强成长的内驱力,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才。 宋玮 本报记者 程志红
新闻推荐
本报讯 6月27日,黄山市中心城区华山路的梦园村小区遭特大内涝,当地政府为紧急排涝,将道路挖开。此后,改造一直没有动静,道路坑坑洼洼,近千居民出行很不方便。 ...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