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秋萍
在黄山风景区,有很多这样的夫妻,他们为了景区的建设驻守在这一方静默的山中,兢兢业业,敬业奉献,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他们虽然平凡但是却不简单。康松堂和程利萍就是其中的一对。他们一个是景区交警支队事故科的交警,一个是景区卫生防疫中心的护士长。采访他们的时候,程利萍还在卫生防疫中心的大楼里忙碌着,身穿护士服的她朴素而干练。
他是秉公执法的黑面警察
他叫康松堂,是景区公安局交警支队事故科的一名工作人员。自1993年来到风景区公安局工作之后,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了20余年之久。“一开始在办公室从事文字相关工作,后来调到了事故科从事事故处理。”在新的岗位上,康松堂积极调整,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东至北关桥,南至金竹坑和双岭隧道,北至景区内的盘山道路,总里程49.8公里的路面是康松堂和他的同事们负责的区域。与办公室工作比起来,事故科的工作比较辛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没有正常的上下班时间。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要保证快速出勤到现场。
事故科的三个人轮流值班,小事故最起码要保证两个人在,大事故的话全体人员都要到达现场进行处理。“脑子里的那根弦永远绷在那里,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电话就会来。”而电话一来,不管身在何处,康松堂就要立刻赶赴现场。最辛苦的是夜里,不管多晚,只要一有情况就要随时出警。“如果是小长假或者黄金周,因为车流量多,可能就会更忙。”过年大部分时间也没有休息。人缘好的康松堂还经常帮同事代班。“已经连续两年都没有回家过春节了。”家里的父母年纪大了,很少回家看看的他觉得有些内疚。但是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当每次顺利处理好了一个事故,他都会觉得心里很踏实。“我们虽然做的是最简单最普通的事情,但却是重要的事情,因为牵涉到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康松堂的话很朴实。
她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在景区很多次救助的现场,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叫程利萍,景区卫生防疫中心门诊部护士长。
1993年,程利萍就来到了汤口工作,一开始是在汤口医院,1995年3月来到景区机关门诊部。初始的机关门诊主要承担着服务职工的职责,后来随着黄山旅游的发展,逐步扩展到服务游客,服务当地百姓。而医疗救援也与公安救援、消防救援等一起,成为了景区的几大救援之一。
在护理的岗位上,程利萍用她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为病友们撑起了一方快乐的天空。2003年,因为工作出色,她被提拔为护士长,她更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作为护理工作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实践者,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的责任,不仅要自己身先士卒做好护理工作,而且还要同时组织好其他护士共同履行好护理的职责。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我,2005年,她参加了中国红十字总会在北京举办的救护师资格培训,填补了黄山风景区救护师资格的空白,成为了景区医疗急救的一位主力军。2007年她又到黄山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她诚恳地将工作中查摆出的一些护理问题向资深的护师们求教,孜孜不倦地学习,使得自己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她整理的一整套的《护理排班制度》、《急救现场护理与转运护理方案》在实际工作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得当的管理经验这些都是我这个岗位所必需的。”
他们为大家却顾不上小家
平时的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奔波忙碌着。1998年,随着儿子的出生,他们原本繁忙的工作便更加忙碌起来。“那段时间真的是太艰难了,工作比较忙,孩子又没有人带。”程利萍说起这段往事,还是不能克制感触。
下班有时到家才刚刚坐定,康松堂前脚接到电话要出警处理事故,程利萍后脚就接到电话要去现场进行抢救。“那时孩子还小,但是接到警情就是命令,一刻也不容耽误。”康松堂介绍说,他只有快速穿上制服赶往现场,而程利萍也要外出参与医疗救护。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把才一岁左右的孩子扔在家里。“趁孩子睡着了,就把他放在地上,然后再用被子卷起来,这样起码他滚的时候不会摔到。”程利萍很无奈,虽然心里一直惦记着,但是还是毫不犹豫就锁上门出去了。遇到大的伤亡事故,夫妻俩经常要很迟才回来。“有时回家的时候孩子早醒了,坐在地上哭。”他们对孩子一直怀有愧疚,但是下一次遇到同样的事情,还是立刻就赶出门。这样的情况一直到孩子六七岁上了小学才有所好转。
“太多次我们在家里见不到面,却反而是在事故现场碰到面。”这个严肃的警察说起这些,内心很是感慨。
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更多轰轰烈烈的事迹,他们只是景区众多建设者中平凡的一对。多少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自己的一方土地上,用切身行动展示着大美黄山的一切,一如幽幽深谷里的一簇兰花,虽不华丽,却暗有芳香,拂面而来。
新闻推荐
□ 孙国钧 金丽琴 汪波晨刊讯1月26日,黄山区仙源镇南门大街沿线路肩上的木栅栏取代了原先断砖碎瓦垒砌的杂乱无序菜地界塝,成了仙源镇的一道靓丽新景。仙源镇是一座...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