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塔川,都会忍不住在三棵树停下脚步,总觉得磻村村口的那三棵苦槠树,有说不完的故事要向我倾诉……
以前的徽州古村落,美丽的水口总少不了古树的倩影,古树古塔古桥古亭环绕着粉墙黛瓦的民居,而如今三棵树的古塔古亭古庙已和逝去的流水不见了踪影,唯有廊桥依然横跨在夹溪河上,和苦槠树遥相对应,河水清澈,如天上圆月倒映着紫藤缠绕的斑驳桥影。
廊桥的一边有一块石头刻着“三棵树”三个大字,丛丛竹影中间夹着殷红的丹枫,廊桥的另一边是一片参差的坡地,种着一片片的菊,黄灿灿的如金,雪雪白的如银,金银的中间是一排排茶棵树,洁白的花苞累累如珠,许多卸了妆的桃李树柔韧地彰显着时髦的骨感美,爬满络石藤的古枫也飘荡着很时尚的缕缕长发,地里有一对中年夫妇正采摘着黄菊,一只大黄狗在地边巡视着,看到我们,直冲过来,却是围着我们嗅嗅就摇摇尾巴走了,留下欣喜的我们孩子般在菊丛中雀跃,采几朵黄菊,忽又觉得白菊好,又摘起了白菊,真个是挑花了眼,我们几个在花的丛林里扮演摘花村姑笑倒在一起,连狗狗也被我们的笑声吸引,跑来粘着我们,缠着看我们镜头中的菊花,镜头中迷蒙的雾气一阵阵涌过,三棵树的一切仿佛天上的仙谷,让我们欲罢不能。
游人渐渐多了起来,城市里溜出来的水泥人,和我们一样的雀跃欣喜,在三棵树这里可算是找到了老家的感觉了,三两丛翠竹,一两树红彤彤的柿子,远山的树林和红叶,近处的小桥流水和田野阡陌,这个夹杂在黄山宏村两个世界遗产地之间的小村落,以它独特的不事雕琢的痕迹和田园气息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人,在此驻足流连。
沿着鹅卵石路来到夹溪河边,河滩的那些芦苇在晨雾中愈发的仙风道骨,河水枯瘦清冽,鹅卵石光滑如玉,掬一捧清水似乎有菊的清香,漫步河滩听溪水浅唱,鸟儿欢歌,真是盼望着太阳快快出来,在洁白的鹅卵石河滩上晒晒太阳也是我的梦想哈,太阳沉睡不语,晨雾中河水脉脉带着菊香穿廊桥经苦槠树逶迤远去……
来到苦槠树边,抚摸着苍老的树皮,想象它们两个多世纪经历的风霜雨雪,那些经历也许都结成了累累槠树子埋在了深深的泥土下,等待着发现的眼睛?同行的一位小孩钻进了一棵中空的苦槠树内,我们也好奇的伸进头,惊奇的是能从树尖看见雾蒙蒙的天空,树干已经空了,而其枝桠苍劲挺拔依旧,果实盈盈,枝繁叶茂,荫庇着树下的一方水土,护佑着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子民。
想起古语:“人挪活,树挪死。”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涌向乡村体验青山绿水,呼吸新鲜空气,聆听荒野的天籁,享受远离尘嚣的闲适与宁静,而又有多少村落的珍贵树种被挪到了城市,幸运的装扮了城市的风景,不幸的却从此香消玉殒!树被挪死了,记载着一个村落历史的活化石就这样不甘心的被谢幕,殊不知,古树不存,村落也就活得没有底气了!
古树是村庄的根,古树是村庄的魂,古树是游子心中的家园。
雾气逐渐消散,三棵树远处的田畴一派红黄白绿,鲜艳的色调顺着山峦延伸,采菊的农人散落其间,也许是周末吧,三三两两的儿童也在帮忙着采菊,后面跟着小狗,一幅温馨的农耕图画。
新闻推荐
□ 记者 姚大盛晨刊讯 1月15日,记者走访中心城区部分市场了解到,被戏称为“花你钱”的花生,身价自去年以来一路走低。记者从黄山绿色食品城获悉,目前每公斤花生的批发价平均...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