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尊师重教的庐阳区,有着这样一张闪亮的名片——庐阳高级中学,它是老牌学校,却经历了从辉煌到沉寂再重新启航的曲折历程;它是省级示范高中,却不同于庐阳区其他名校,它匠心独运,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它有个性,有特色,有自己的艰辛之路。让我们走近庐阳高级中学,感受它别样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性格。
因材施教,
人人皆可成才
历史钩沉,风景这边独好
3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和校园中心广场上,总会看到三三两两运动的身影,总能听到学生畅快的笑声;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标本室及艺术欣赏室等样样齐全,这是学生探索新世界的乐园;藏书达7万册(电子图书40万册)的图书室成为学生课余最喜欢的场所;教学楼全部接入班班通、校园网实现了全覆盖,配有足够数量和面积的实验准备室或辅助用房……这是庐阳高级中学,在学生们看来,这是他们可以尽情施展自己才华的学园、乐园;在家长们看来,这是他们信任放心的首选;而在学校老师看来,这里,是他们的另一个家。
庐阳高级中学创建于1958年,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今日的新发展,56年的庐阳高级中学历经了合肥19中、合肥郊区六中、合肥26中等变迁,与光阴一起,见证着这里的教育人别样的光阴故事。如今,庐阳高级中学占地面积约60亩,拥有安徽省一流的实验、图书和现代化设施、设备。据了解,现有37个教学建制班,在校高中学生1800余人。
“作为合肥市民,我目睹并切实感受到庐阳高中的快速变化。庐阳高中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区域名校,希望庐阳高中再接再厉,力争尽快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品牌高中。”一位领导在参观时表示。
2010年学校隶属关系调整后,成为庐阳教育大家庭中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对于庐阳高级中学的加盟,庐阳区委、区政府、区教体局高度重视,原区、局领导多次深入学校全方位调研论证重新定位并提出新的发展规划。如今的庐阳高级中学已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开启了新的发展征程,校长郑家凯表示:“学校要有特色,没有特色就缺少吸引力。庐阳高中针对过去长期停留在薄弱学校的层面上,以及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的现实,明确办学目标,理清办学思路,创新实践,提出素质教育就是升学率,终于创造出一条既适合庐阳高中快速发展又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之路。庐阳高级中学拥有半个世纪积淀的深厚教育文化底蕴,传递着艰苦创业、求实创新的精神品质。它虽没有名校的光环闪耀,然而,一代代的教育人如同铺路的坚石,传承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始终以满腔热血服务学生入学的需求,全体教职工上下而求索,不断创建新的教育品牌。”
2013年庐阳高级中学高中连续三年蝉联高考综合表彰,以全省最高分率先通过省级示范高中评估,并获市校园青春操特等奖和机器人比赛特等奖,硕果累累。
“每一个学生都能赢得未来,都有成才的潜能,学校教育应该是多样化的,学生的发展也应该多样化的,不仅求人人升学,也求个个成才。”这是庐阳高级中学给每一位学生的承诺。根据学校的校情、生情,庐阳高级中学确立了“高进优出,中进高出,低进中出”的办学思想和“让学生人人成才,个个成功”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合格+特长”为办学指导思想,在巩固普通高中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注重办学特色,走多层次立交办学之路。
在庐阳高级中学,每一个孩子都有成长的一片舞台。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庐阳高级中学重视德育教育工作,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分层教育:高一学段,重在加强养成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正确的道德基础;高二学段则强调引导学生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勇敢地面对学习与生活的压力,使学生知感恩,孝父母,尊师长,乐助人,善合作;高三学段,以突出理想教育,责任感教育,珍爱人生的教育为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了避免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我们把常规教育和随机教育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中能够真正发挥主渠道作用在教材中找准育人的‘渗透点\’,润物细无声。”郑家凯校长表示。
为了让每一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特长,庐阳高级中学自创办艺术特色班和体育特长班以来已形成体系,初具规模。美术音乐特色班学生不仅在升学预备教育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10年、2011年、2012年升入高等本科艺术院校的学生分别为35人、53人、109人,而且在全国、全省美术作品比赛中频频获奖,吴墨子同学获全国美术杯书画大赛二等奖,郭陈源同学获黄山杯书法大赛银奖;获安徽省中小学英语歌曲卡拉大赛一等奖等。2004年在合肥市首创的体育特长班已积累了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每年均有几十人次通过体育渠道被各上海体院、广州体院等大学录取。
庐阳高级中学虽然拥有体育、艺术特色班,但绝大多数班级仍然是普通班,“我们认为如何让普通班的学生也学有所长,是学校特色教育发展的关键之一。”为此,学校围绕升学预备教育而成立了健身操训练队、田径队,音乐业余班,高中美术业余班,并做好高二年级学生的分流工作,学生升入高二年级时,根据学生的志愿及专业特长,从普通班中再分流一个特长班,为更多的同学创造升学机会。近三年来,仅从普通班升入高等本科院校的学生就已经超过100人,复旦大学、宁波大学、上海体院、安师大艺术学院、体育学院都有庐阳高级中学的毕业生。三是在普通班中普及艺术教育,学校除了正常开设了艺术欣赏课,还成立了学校的播音社、健美体操队、合唱队,学校的健美体操队多次荣获省暨合肥市第一名。
笔者算了一笔帐,近几年如果庐阳高中不走特色教育这条路,起码有300人进不了大学门,有60人的体育天赋可能不会被发现,有1000人可能从来不会领略到成功的快乐。有位家长说,在其它学校是落榜生,庐阳中学可能就是专科生、本科生,庐阳高中让一批升学无望的学生走进了名校的大门,照亮了他们的人生道路。 李荣荣
小处着手,精细化管理稳扎稳打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让每个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把每件简单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件平凡事做好就不平凡”,这是庐阳高级中学秉承的一贯原则。据了解,学校目前无论是文化制度、学生养成、教学行为还是后勤管理,庐阳高级中学无不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施精细化管理。“在探索教育教学中,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润物无声,教学的提高率均来自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为了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条例、方案,使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校长郑家凯几多感慨。
在庐阳高级中学,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始终有三字方针——“严、细、实”,所谓三字方针即从严管理、注重细节、追求实效。在落实常规教学方面努力做到“五求”——备课求“严”,课堂求“实”,辅导求“全”,作业求“精”,考风求“正”。如果在教学日来到庐阳高级中学,你可能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教室里老师们慷慨激昂的上课声在不停回荡,学生们一张张生动的脸庞映照在窗户玻璃上,一切都显得那么认真而又生动。在教室后面,往往会端坐着一两张熟悉的面孔,和学生一样,认真听课、做笔记……原来他们是学校的督导组,往往不打招呼就推门听课或指名听课,每次听课后都认真细致地做好评课,给上课老师一个恰当的反馈(纸质评分卡)。据郑家凯校长介绍,教师督导制是庐阳高级中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细分为文科督导组和理科督导组,加强对文、理科老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督导。“这种方式,既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紧迫感,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除了教师管理制度,庐阳高级中学也在积极探寻学生管理制度。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初,各班班主任便会将学校管理制度和学生违纪处理规定进行严肃的宣讲、教育。“在诸如这样的严肃规定下,绝大多数学生严谨、守纪,井然有序地进行各门功课的学习。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庐阳高级中学创新采取“导师制”,将各学科学习相对薄弱的学生按一定方式分配到人,并将责任、措施落实到位,“我们要求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让每个学生都有倾诉的老师,让每个老师都有牵挂的学生。郑家凯校长说,“我们要求对待学困生、困难生、行为偏差生、单亲家庭等方面的特殊学生,各导师尤其要加强关注度,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并接受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据了解,在这样的精细化管理之下,庐阳高级中学教学管理成果逐年增效,高考本科达线人数连年翻番,学生竞赛获省、市级以上奖励的人数逐年增加,学业考试不仅综合水平进入了全市前列,各科的优秀率、合格率也均名列同类学校前茅。
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懈怠
在庐阳高级中学有这样一个班级——全班35名学生中有27人考上本科,被诸如北京体育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的不在少数;一个入学时养成习惯不佳、精神状态不振的班级,却屡屡获得光荣称号:“合肥市先进团支部”、“合肥市先进班集体”,校田径运动会多次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一切,只因为有位优秀的班主任在默默无私地奉献,他便是庐阳高级中学的解正发老师,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老解。多年来,解老师针对庐阳高中学生生源素质不高、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抱着“不畏落后,唯求进步”的宗旨,不断探索,硕果频摘。
庐阳高级中学在职教职工172人,其中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61名,一级教师38名,省级教坛新星2人,28人获有硕士学位,专业敬业、团结合作、上进奉献是这个教师团队的标签,解正发老师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无论何时,你都能看到每一位老师的身影,或在课堂上慷慨激昂,或在办公桌前奋笔疾书,或在校园里、走廊上巡查,或在与学生辅导谈话……“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没什么值得夸赞的。”当我们感慨他们奔波在教学一线的辛苦时,他们如是说。庐阳高级中学的班主任们每天很早就来到学校,指导学生早自习、处理班级事务,和学生谈心成了他们每天早上必做的功课;家访、考试分析会、补缺补差已经成为他们的常规工作。
在教体局的指导和关怀下,庐阳高中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步伐。他们会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写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等教研活动是他们共同探讨经验分享的平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突出一个“研”字,坚持在学中研,研中学;为了让新教师更好地融入课堂、提高专业化水平,学校制定了师徒结对实施方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成长。
“不止一次,曾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当老师?语气中透着关心、不解与惋惜。”章光信老师走出大学校门站到中学讲台已有二十八个春秋。他说:“其实他们不知道教师职业的魅力在于提高学生的同时,也在提升自己;在教诲学生的同时,也在提醒自己: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懈怠:在辛勤育人的同时,也享受着快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永远热爱这个职业,无关名利,无论得失,无怨无悔!”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源头的‘活水\’就来自于学校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最自豪的就是学校拥有一支奉献意识强、科研能力棒、业务素质好、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和这样的教师团队上下一心,怎会有攻克不下的教育难题呢?”郑家凯校长表示。
新闻推荐
合肥市人才市场6月17日(周二)营销类人才专场招聘会招聘信息
2014年下半年合肥市人才市场(周二、周五)专场招聘会计划时间2014-7-1(周二)2014-7-4(周五) ...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