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程向阳
核心提示:新修订的《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下称《黄山条例》)已于2014年3月28日经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4年7月1日起施行。为深入扎实地做好新《条例》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日前,黄山风景区请来了全程参与修订的省人大法规工作委员会法规一处处长曹林生,给黄山风景区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及和辅导。本刊记者为此对他进行专访。
背景:黄山旅游突飞猛进
1979年,黄山游客接待量10.43万人,1997年首次突破100万人(107.3万人),2007年首次突破200万人(203.59万人),2012年突破300万人次(300.76万人),旅游收入达到20.18亿元。
黄山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黄山集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名胜古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荣誉于一身。但随着旅游人数的迅猛增长,黄山风景区的保护更加严峻,因为保护好黄山是黄山乃至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过程:三次修正和一次修订
包括本次修订,《黄山条例》一共进行了4次修正或修订。《黄山条例》是1989年4月13日经安徽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此后经历过三次修正和一次修订。
对于《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修订,曹林生说,在2013年省人大会上,来自黄山的13名省人大代表联名就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修订递交议案,得到了省人大的高度重视,被列为重点议案,审议过程很顺利。按照立法要求,要三次才能通过,结果审议了两次,于3月28日高票通过。
曹林生说,《黄山条例》的修订有三大需要:一是适应上位法修改的需要。在修订《黄山条例》时,依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新规定进行制订,使得《黄山条例》保持了上位法的统一原则;二是适应新形势、大力推进黄山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次条例修订充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突出了地方职责,加大了黄山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力度;三是解决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实际问题的需要。《黄山条例》施行20多年,原条例的一些条款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黄山旅游的发展需要,新条例从文化、规划、建设等方面加以完善,解决黄山保护的实际需要。(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曹林生说,黄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条例的修订对于严格保护黄山的风景名胜资源及自然、文化、生态环境,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和有效管理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曹林生说,《黄山条例》修改有四大原则:维护法制统一、突出地方职责、严格保护资源、全面修改完善。在审议条例修改原则时,有代表提出意见,认为黄山的发展要实行统筹兼顾原则,主要是考虑黄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对于统筹兼顾,法工委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对于黄山风景名胜区而言,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保护是第一位的,保护是黄山的最高原则,因此不存在统筹兼顾原则。即便是统筹也是为了保护,保护是一切行为的前提,不存在以保护为代价的统筹。
内容:规划统一、建设限制、更多禁止
曹林生说,本次条例的修订,管理体制没有变化,最核心的地方就是管理职责的明确。1989年修订的条例赋予了管委会保护、规划、开发、建设、封山育林等7项职责,而当年赋予的职责范围已经不能满足风景名胜区的需要。
管理体制没动,但主要职责有修改,主要体现在第六条,负责建设、旅游、交通、卫生、水资源、环境保护、文化市场、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等工作,比老条例增加了7项。这是一揽子授权,明确了职责,也是为了更好地依法行政。同时明确,管委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设立综合执法机构,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
在规划管理上,进一步明确了编制规划的主体和具体的承担单位。如第七条:省建设主管部门根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组织编制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具体工作则由管委会承担。
在建设管理上,限制更加严格。如第八条:风景名胜区内禁止建设工矿企业;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新建、扩建办公楼、宾馆、招待所、休养疗养机构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它建筑物、构筑物;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应当进行清理整顿,污染环境或者有碍观瞻的,应当限期拆除或者外迁。核心景区内,禁止任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无关的工程建设。禁止储存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腐蚀性的物品。禁止建设污染环境或者破坏生态、景观的工厂和设施。
同时要求,汤口镇等与风景名胜区毗邻乡镇的建设规划、建筑物的设计,应与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相协调,不可求新求异。
增加禁止性内容,如第十二条:风景名胜区内除禁止开垦农作、放牧牲畜、砍伐竹木、猎捕动物、开山采石、淘沙取土和建造坟墓外,还新增加了禁止采挖苗木、花草、果实、药材、食用菌类,就连竹笋和树根(桩)也不行了。
在环境保护上,除管委会应根据保护环境和恢复生态的需要,对重要景区、景点实行定期封闭轮休外,新增加了防止酸雨等有害物质对古树名木、石雕石刻等珍稀资源的侵蚀。
在环境卫生上,除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垃圾及时清运、处置等外,还规定了空调、锅炉、油烟净化器及其它电机设备必须采取降噪、隔噪措施。同时,还禁止在景区内使用高音喇叭。
针对近年来私自上山旅游的驴友越来越多现象,新条例对驴友有了新规定。如第十五条:禁止擅自进入未开发区域进行游览活动,禁止擅自进行探险、攀岩等影响景区资源安全和人身安全的活动。
黄山保护脚步从未停止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政治处宣教科科长余盛明说,《黄山条例》的修订为黄山风景名胜区提供了法律依据,确立了管理职责,扩大了管理职权,明确了法律责任,使黄山今后的保护工作更科学、更规范、更有效。
他说,为切实加强黄山生态景观和遗产资源保护,多年来,景区保护的脚步从未停止。包括严格执行国家《森林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风景名胜区条例》、《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恪守《世界遗产公约》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和“保护当头、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科学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更好保护”的目标。黄山突出的保护成绩得到中国政府、国际组织和业界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被誉为“中国景区保护的标杆、世界遗产保护的典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黄山“梅利娜·迈尔库里世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国际荣誉奖”,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黄山设立全球首个“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站”,世界旅游业理事会授予黄山“全球旅游目的地管理奖”,荣获全球首个景区类世界优秀目的地,并成功加入亚太旅游协会、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并成为全球旅游目的地管理标准制定者。前联合国秘书长在考察黄山后称赞,中国人民为维护和保护(黄山)这块遗产地所做出的努力令人深为感叹!
新闻推荐
6月24日,黄山市首届徽菜传统技艺高级研修班在黄山学院烹饪楼举行,此次研修班为期两天,旨在交流徽菜传统制作,提高徽菜烹饪水平。图为研修班老师现场示范制作教学菜。 记者&nbs...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