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黄山新闻 > 正文

A结缘:黄山牌收音机

来源:新安晚报 2014-10-10 04:22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结缘:黄山牌收音机

围着收音机听广播,曾经是一代人儿时的美好回忆。那些从电波里传出的美妙声音,拨动着听众们的心弦,陪伴了无数人的日日夜夜。从今天起,我们将带您寻访安徽的老一代广播人,听这些电波里的“好声音”讲述广播节目内外的故事。

魏民:广播是生活永远的陪伴者

1952年出生的魏民祖籍安徽定远,12岁之前跟随父亲生活在山东莱芜,当时他的姐姐在合肥的无线电厂上班,给家里买了一台收音机。“在当时来说,家里有台收音机就是件不得了的事情。每次我们都把声音开得大大的,让隔壁邻居都能听见。”魏民至今还记得那台收音机的模样,“黄山牌的,外面是淡绿色的,木头壳子。”只要一放节目,魏民都会准时守在收音机前,有时听得入了迷,还会模仿收音机里的播音员,“应该就算是我的播音启蒙吧。”

1965年,父亲退休回到合肥,魏民也来到合肥五中读书。“当时学校有课外普通话小组,还有校园广播站,我都参加了。”魏民曾在淮南当过矿工,在部队担任过工兵、炊事员和电影放映员,但无一例外都在学校、厂矿和部队的广播站里从事过播音工作。“一来是我喜欢广播,积极要求的;二来他们可能觉得我嗓子挺高挺亮的,比较适合当时的广播。反正不管走到哪,广播一直没离开过我的生活。”

1975年,还在部队的魏民被借调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因为自身条件不错,魏民在培训了一个月之后就正式加入了省台的播音组担任播音员。“当时的播音组才6、7个人,而且尤其缺男播音员,我加入的时候就3档节目,一个新闻,一个专题,一个文艺。”魏民说,当时的采编播没有合一,播音员的工作很单纯,就是播音。“那时候还都是录播,几个人是轮班制,一周一轮,每周二下午停机检修不播音,每天夜里11点以后也就没自办节目了。”

C

趣事:遭遇热情男粉丝

在那个人人听广播的年代,播音员经常能收到听众的来信。“因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大家对播音员还是比较好奇的。”魏民说,当时也有一些热心听众让他很感动。“有一个来自巢湖的小学男教师,用今天的话来说算是我的粉丝吧,一直给我写信,连绵不断,还专门跑到合肥来看我,拎来一塑料袋的花生米还有麻油,让我措手不及。”魏民笑说,男老师因为特别喜欢他的声音,每天下课10分钟还让全班同学坐在座位上收听广播。“当时我在播10分钟新闻,他让学生也跟着听。不过说实话,这样的粉丝也会让我们觉得有些负担。”

1994年开播的《星光夜话》是魏民主持过的时间最长的节目,它率先在全省广播节目中引入了热线电话这个最新的互动方式,在当时颇受欢迎。“每天晚上的10点到11点,一个小时内我们谈论一个话题,听众们可以打热线电话进来跟我们一起讨论,比如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我们谈女性,过年的时候我们谈年夜饭,都是老百姓生活中关心的话题,大家都有话说,所以听众的参与度很高。”《星光夜话》魏民主持了近3年,后来由台里的年轻一辈们接棒,这个延续了12年的节目也培养了一批省台现在的中坚力量。

同时开播的另外一档节目《864服务台》是早间服务性质的节目,听众打进电话反映问题,节目组就要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我们当时承诺是当天解决,节目中解决不了的,下了节目我们就直接去找当事人采访,然后解决问题。”就是凭着一股韧劲,《864服务台》在听众中积攒了相当高的人气。“当时有个合肥市民反映他家断电三天没人修,结果刚挂电话供电局的人就打电话进来了,说一直在听我们节目,马上就派人去听众家解决问题了。”

提起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的《864服务台》《星光夜话》,上世纪90年代的听众们一定不陌生,这些节目的主持人就是魏民。从1975年被选拔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担任播音员到1992年担任节目主持人,从2002年竞聘到安徽生活广播担任总监到2008年退居二线,魏民说他自己最大的价值体现是当过16年的广播播音员。“我称自己是退出江湖的广播边缘人,虽然离开仍然热爱。”魏民说,广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广播是服务者,是陪伴者,就像一位益友。”

B

职责:用声音“再创作”

很多人认为,播音员是天生有副好嗓子,但魏民对自己的声音条件并不满意。“我的声音是明亮有余,宽厚不足,以前播音就是高平空,我可以一口气播完2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声音一直保持又高又亮。但是嗓门高不代表播音就播得好,所以我的声音一直让我非常苦恼。”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魏民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声方法。“以前不懂就靠喊,其实这样对声带是很大的伤害,我当时差一点就把嗓子喊坏了。”

从未系统学习过任何播音理论的魏民,在播音工作中感到了专业知识的匮乏,他开始拼命地搜集有关播音方面的教材。“任何书籍都不放过,1980年在浙江,当时还叫北京广播学院的教授来上课,10天的时间,我坚持下来了,每一堂课都录音,回来用3个月的时间整理出一大本,算是我第一本播音教材吧,至今还保留在我的书房里。”魏民说,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很多之前苦恼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我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认识到播音员不能只是单纯地读词念稿。”

魏民说,播音就是在稿件基础上的语言再创作,而播音员的职责就是把稿件上的文字准确、生动地演变成声音。“对声音、吐字、表达的要求都更高,要把声音传达出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合二为一,用我们的声音让听众更好地去理解文字并产生共鸣,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同于节目主持人谈话式的表达方式,广播要受到一些必要的限制。“该字正腔圆的时候必须字正腔圆,稿件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就应该传递什么样的情感,绝不能含糊。”

D

发展:更细致更个性化

虽然退休了,魏民对广播的关注一直没有减少,并且一直发挥余热,参与节目听评会,给台里的新人主持讲课。魏民说,分众化越来越细是广播在当今时代的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广播是靠声音说话的,这形成了广播的伴随性,随时随地只需要听觉就可以感知它的存在,这是广播的优点也是弱点。”魏民说,不同的广播节目需要定位不同的听众群和节目风格。“包括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听众。

时代的发展,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对广播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魏民认为,广播节目的本质没有变。“电脑、手机,这些只是传输手段的变化,但广播的根本属性还是靠声音说话,这一点不会改变。”魏民说,广播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我们也可以利用微信或者APP等新兴方式来作为广播的传输方式,可以点播,可以分享,未来可以有更多样的新兴方式收听广播节目。”

魏民说,尽管如今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播音主持的行列,但广播节目缺乏个性化,有些甚至比较浅薄。“这就对广播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学识、智慧、风格将直接赋予节目个性化的表达,直接体现节目的深度和内涵。”魏民表示,随着节目分众化的越来越细致,将要求节目主持人的能力既全又专。“我觉得未来的节目主持人都应该是专家型的,能够充分驾驭节目,给听众更加专业化的资讯和信息。”本报记者 李燕然  

新闻推荐

“神龟”路边卖 轻易露“假牙”

“一只稀奇古怪的活乌龟,就被吊在半空中高价叫卖,说是罕见的百年神龟,实在是太可怜了!”昨日上午,省城市民方大姐向记者反映,在合肥雨花塘附近的环城路上,有人在高价叫卖“...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A结缘:黄山牌收音机)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