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国家级项目:徽墨制作技艺
人物:市级传承人项颂
出生日期:1990年
父子齐夺百花奖
这个年轻人名叫项颂,是黄山市徽墨制作技艺项目的非遗市级传承人,也是高级工艺美术师、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项德胜的儿子。他们曾经创造了“父子齐夺百花奖”的事迹,在业内被传为美谈: 2013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结果出炉,这对父子分别夺得金奖和银奖。
近日,记者在黄山见到了这对父子的徽墨工艺品陈列馆。馆里可谓是琳琅满目,从花鸟山水、人物神佛到刀枪剑戟、书籍屏风……各种造型应有尽有,每一块徽墨都是造型精美的艺术品,这样的徽墨一般不会有人舍得用来写字,基本上都用作收藏。
项家祖上几代从事制墨行业,父亲项德胜从16岁就入行当学徒,学会了炼烟、打磨、描金、雕刻20多道工序。30多年的努力让他成为这个领域的大师。如今,这些手艺都一一传授给了儿子项颂。
为刻线条苦练几年
项颂毕业于马鞍山高等师范学校艺术设计专业,他三四岁的时候就在工作室里看着父亲捶打墨泥,14岁不到就利用业余时间跟着父亲打下手学艺。大学期间他开始学习配料和徽墨制作工艺的核心手艺:墨模雕刻,并且进步很快。连父亲都觉得这个儿子是比较有天分的。而项颂认为,除了父亲的教导,艺术设计知识也给了自己很多启发。
“徽墨成型,是用墨模倒出来的。而墨模雕刻是最难的地方,因为是反刻。”项颂对记者说,“墨模雕刻所用的铁龙木又硬又韧、极难下刀,雕刻的过程就像是用刀在木头上作画,而且这画还得是反雕的立体画,这首先就需要一种逆向形象思维。你想,连写字要写反都很难,何况是将图案神形兼备地雕刻出来?我老爸作为老一辈的艺人,最讲究基础,当初为了让我刻出合格的线条,就让我苦练了好几年,比如必须刻出多少根发丝一样的线条而不许中断。至于怎么刻出合格的反转图案,没别的方法,只有苦练。”
现代美术融进传统
继承老手艺之外,项颂也开始尝试创新,将自己在艺术专业里学来的现代美术理念融入到徽墨雕刻这门古老的艺术中去。比如在构图中更强调细节,色彩对比、线条感和立体感更强烈等。这种改变是小心翼翼的,因为徽墨作为一项传承了1000多年的传统艺术,已经有了一套严格的法则和审美标准,这种创新不能直接与之抵触,而要潜移默化。
“你看这幅作品,我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强了立体感,用了更多的镂空雕刻。”项颂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叫做“五子登科”的朱砂墨作品,五个可爱的孩子在庭院里、大树下嬉戏,做成大树的朱砂墨展现出丰富的层次,将庭院栏杆和孩子的形象衬托得更加生动。项颂说,父亲也是一个擅长创新的人,他做的徽墨题材非常广泛,很多都是别人不会做或者不敢做的。因此对于自己的创新想法,他也给予了支持,鼓励他大胆尝试。
项颂的这种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的一件作品已卖出近五万元。
2013年~2014年连续两届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中级工艺美术师,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一连串的头衔放在一个1990年出生、脸庞还稍带稚气的年轻人身上,可能会让人怀疑他是否能承受得起。但是如果你看过他连续个把小时一动不动、全神贯注雕刻墨模的样子,你就会相信他有这个实力。
项颂将现代美术理念融入到徽州墨雕中。
新闻推荐
轰鸣的引擎、翻飞的浪花,在速度与激情的碰撞中尽展摩托艇运动的魅力。 昨天,全国摩托艇锦标赛在黄山太平湖拉开战幕,来自上海、天津、安徽等地的9支代表队82名摩...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