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活动现场。 记者 程向阳/摄□ 实习生 赵焕芳
记 者 汪嫒 汪悦
重温光辉岁月,再现伟人风范,感恩时代发展。7月11日晚,电影《邓小平登黄山》首映暨“黄山不会忘记”颁奖礼在香茗大剧院隆重举行,向邓小平登临黄山36周年纪念献礼。活动现场,不仅有剧组主创人员见面分享幕后的故事,更有对邓小平发表“黄山谈话”36年来,为黄山保护、建设、宣传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进行表彰。星光熠熠,细数恩荣,这个夜晚太难忘!
《邓小平登黄山》首映,热情满满
电影《邓小平登黄山》以纪实的手法,重现了1979年邓小平登黄山、发表“黄山谈话”的全过程,并将当时时代大背景下引人关注的小岗村“包干到户”、知识分子待遇、香港回归等热点问题贯穿于电影之中,带领观众平视伟人,重温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影片将镜头聚焦于邓小平在黄山四天五夜的短暂瞬间,以75岁高龄坚持徒步登山;与游客们同登黄山,倾听民声;与女大学生亲切合影,亲自为山上游客解决住宿问题等细节,谈旅游,发表重要的“黄山谈话”,全方位地展现了这位世纪伟人的人格魅力。
当晚,电影总制片人严从华、导演陈国星、主演卢奇等剧组主创人员一一分享了自己与黄山、与电影之间的背后故事。中国著名朗诵艺术家殷之光先生在首映礼现场朗诵了诗歌《老人与黄山》,82岁高龄的老人慷慨激昂,情绪振奋,用饱经沧桑而又异常坚定的声音,深情演绎伟人与名山的故事。现场掌声不断,观众情绪高涨。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影片总制片人严从华告诉记者,这部电影从现在开始到2016年春节,将近半年的时间,将在全国各地上映,“将在电影频道至少播5次以上,预计不低于7亿观众将观看这部电影,这就是宣传黄山。”
“黄山不会忘记”颁奖礼,感动常在
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并发表“黄山谈话”36年来,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黄山市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36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为黄山的保护、建设、宣传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包括各行业普通建设者、宣传者等,也包括市内外、国内外、境内外的突出代表,黄山市的巨大发展凝聚着海内外社会各界的智慧和汗水。
为此,黄山市举办此次“黄山不会忘记”颁奖活动。活动由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主办,黄山人以感恩的情怀,借电影《邓小平登黄山》在全国正式上映之际,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严格推举程序,推举出11个团体和个人,并举行“黄山不会忘记”颁奖礼,以集聚强大正能量,激励更多人为共筑更美更富黄山梦贡献力量。
今年5月份,黄山市成立了“黄山不会忘记”活动推举委员会,成员由具有一定代表性、权威性并熟知黄山市主要历史经历和突出贡献者的人士组成。经过公正、严格的审核、评议后,最后甄选确认了11个团体和个人,分别是:纪录片《大黄山》团队、香港歌手张明敏、吉姆·桑塞尔先生、黄山旅游股份、画家刘海粟、摄影家汪芜生、祁红传承人、黄山保护管理团队、可持续旅游国际标准制定小组、黄山区汤口镇山岔村上张村民组、高铁建设者。
平民视角真性情,引情感共鸣
随着电影情节的前进、转变,观众们偶有笑意,动情之处亦眼泛泪花。“这部电影拍的真不错!”市民余先生如是感慨,“我喜欢看这样的电影,很真实,很生活,很亲切。”而作为电影群众演员之一,长干小学10岁的刘逸寒在荧幕上扮演的是邓小平的孙女。终于看到了成片,刘逸寒心里非常高兴,“当时拍电影的时候,我就很好奇,现在看到了自己的表演,觉得很好玩。”刘逸寒说,与自己印象中的伟人不同,这个“小平爷爷”很亲切很和蔼,“以前在课本上所看到的小平爷爷是国家领导人,感觉很高大上,可是通过这部电影,我感觉他也是很亲切和蔼的。”
1979年时任黄山管理局工作人员的汪根华,在小平同志登山的时候,是陪同人员之一,他这次也参与了电影《邓小平登黄山》选景。汪根华表示,“这部片子比我想象的好,我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捏了一把汗,因为从取景到拍摄,哪个镜头怎么拍,都是我去找的地点,所以很紧张。没想到看了以后,很欣慰,当年小平同志来黄山时的很多事情得以再现在眼前。”
电影《邓小平登黄山》得到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的共同指导,并得到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广电局、安徽省旅游局、安徽广播电视台、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在拍摄期间的大力支持。
影片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出品,著名导演陈国星执导,卢奇、魏积安、薛淑杰、奚美娟等演技派明星主演,于越、邓英、张弛、董晴、徐东生、马晓峰、李虎城等实力演员加盟。
新闻推荐
“黄山不会忘记”,11个团体和个人写进黄山历史电影《邓小平登黄山》隆重首映
图为活动现场。 记者 程向阳/摄□ 实习生 赵焕芳记 者 汪嫒 汪悦重温光辉岁月,再现伟人风范,感恩时代发展。7月11日晚,电影《邓小平登黄山》首映暨“黄山不...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