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卫新/文 郑天君/图
绘画亦即表达。大凡优秀的画家,都会试图去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系统,探求自己擅长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如何运用笔墨、色彩这一视觉世界与心灵情感的表达中介,使之不仅作为形式的符号,而是成为意义与指称的载体及诗意的化身,这也正是一个优秀画家漫漫艺术征程的出发点与终极归宿。
郑天君是一位才华四溢的优秀画家,这体现在他生活的机智练达与艺术触觉的敏锐以及良好的悟性上。他早期是油画专业出身,多年的西方艺术学习与实践,使得他对于造型与色彩的理解与把握已相当娴熟自如。近年以来,他更多地转向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创作与探究,试图将过往的艺术经验融通于新的绘画语言,以建构出一种属于自己的新的艺术表达语系。
长期生活工作在安徽的绘画大家赖少其先生曾经指出:“成功的画家,既可以使人在画面中感到生活的强烈气息,笔笔走从传统中来,但这还不够,却应该使人感到这是创新,而不是抄袭。画面扑人,一片清新,而不是照片;似是非是,但却应如此才好,这才是艺术。”郑天君与赖老相似,都是艺术上的多面手,也都是创造欲非常强盛的画家,因此有着几乎相同的绘画美学认知。赖老的国画创作,即是凭借着深厚的传统书法根底。郑天君也深知,没有书法功力的中国画,即等同武林中的花拳绣腿,因此,他能自觉地将书法作为切入中国画的关键要点。多年来,他勤奋刻苦临帖、观帖不辍,用心研究米芾、徐渭、王铎等书家笔迹,掌握并参悟了中国书法线条的弹性、张力与节奏变化,亦即掌握了中国绘画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也就是谢赫六法“骨法用笔”中所谓“笔”的精髓要义。他善用羊毫中锋,行笔生动奔放,笔下山石的勾线与皴擦简洁有力,富有节奏韵律,树木枝干劲挺多姿,伸展蓬勃,无论笔墨枯润、浓淡、粗细,皆注重张力与内蕴,创作实践中努力表现对象作为造型或喻体的丰富性与广延性,以及主体与之重合对应的生命力之彰显与升腾,以完成富于传统笔墨功夫及现代构成方法交融的新的笔墨语言创造。
郑天君的绘画还非常注重色彩的运用,十分讲求画面结构层次的多重变化。他在创作中往往有意保留一定的西画基因,同时更注重融入中国意象山水精神的探索,使其绘画既表现出西画视觉效果的冲击力,又流动着南方山水的空灵与韵致。他的作品常常树木与水云占据主导画面甚至大半画面,偏暖的色调,浪漫的情怀,光线明亮耀眼,穿云透雾,空气与透视层次丰富,松紧有度,洋溢着勃勃激情、音乐般的韵律及奋进向上的斗志,画面抓人眼球,动人心怀。这种将中西绘画长处有机融合以拓展、增强中国画诗意表达的方法,正是郑天君国画创作非常优秀、也是非常可喜可贺之处,更是他区别于其他画家的鲜明个性风格特征。
郑天君长期生活与工作在黄山,饱受明山秀水与徽州文化的濡染熏陶,对民族文化底蕴与传统艺术精神有着深入的了解,同时他也曾多次出国,并曾游历欧洲多月,具有开放的文化艺术视野与丰富的西方艺术实践经验,故能自觉地关注中国画的当代价值取向,并敢于在自己创作中主动去打破陈陈相因的传统国画图式与程式,使作品更多侧重于表现对现代喧嚣、芜杂、异化现实世界的精神家园的探求,透过山水与风景的自然之美与意象隐喻,指向人的本性回归召唤与自然本质的交融,努力去达到景中有境,物有我心。
郑天君虽不作诗,但其实是一位诗人,这不仅仅是指他本人品行上具有诗人气质,更是因为他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通过笔墨与色彩,完成了画家与诗人的自然融合。
新闻推荐
□ 记者 吴玉莲晨刊讯 7月5日下午5时50分左右,一辆由屯溪开往浙江海宁的浙江号牌长途汽车,在杭州乔司附近发生侧翻,导致车上多名乘客受伤。7月6日,记者从黄山长运汽车站...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