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黄山新闻 > 正文

矶岭古道探幽

来源:黄山晨刊 2015-08-04 15:38   https://www.yybnet.net/

□ 汪红兴

今年3月,我特意去寻访了西段,感觉不错。因当时东段未清理,行至岭头,只得原路折返;5月份,白羊山村开始呼应古道开发,安排村民清理了东段,这样东西两端古道贯通,心中为之窃喜;6月底,一个晴日午后,我又特意去寻访了东段,对古道的全貌就心中有数了。

从溪口镇出发,过江潭大桥,左拐沿矶溪村方向前行,一直通至白羊山村口。这里原来有一段小岭,曰草鞋岭,但如今已变坦途。

弃车傍矶溪水而行,穿村而过。白羊山村是个粉墙黛瓦,古风犹存,人口仅200多人的狭长形村庄,以吴姓为主,曾经出过几个大户人家,山上有古墓为证的,只是如今墓已毁。据说,村名由来是古时当地人在山上捕获了几只怪异的山羊,非常奇特的是,羊被杀后,流出的血竟然是白色的,村因此得名。据当地老人说,这种羊早年间,人们还逮到过。村中有座长约3米的古石拱桥,青藤翠蔓,村民谓之水碓桥,以前有座水碓坊,是村民碾米的地方。通村的道路原来都是青石板,只是后来村庄道路硬化时,全成了水泥路。

过了村子到岭脚这段,大概有2华里,都是在狭窄的山坞中穿行。湍急的小溪相伴,前一天下了一场大雨,水势浩大,水量充沛,哗哗作响,青石板基本完好,只有少数地方被洪水冲刷,有些欠完整。边上是葱茏的稻田,但如今由于外出打工的人增多,缺乏劳动力,有不少抛荒了,或退耕还林,种上了水冬瓜之类的树。山上是青翠的山林,山上古木众多,以阔叶林为主,据当地村民吴学文介绍,这山上有许多枫树,深秋时节,飒飒西风,漫山红叶,丹枫似火,异常壮观。在那个时节,最常见的是,山上的猕猴开始陆续下山了,这里的猴属于黄山猕猴,体型不甚高大,一般高约80公分,毛色是棕褐色,成群结队的。这些猴子顽皮胆大,到田里拔萝卜,掰玉米,好似自家菜地,目中无人。还经常扮些鬼脸给你看,村民见之,是又气又好笑。只有你贴近它了,它才溜之大吉,钻入山林不知处。猴子是群居动物,一来就是几十上百只,它呆在这一块,若没有干扰,一般要呆十几天,让这附近能够填肚的都尽收皮囊。村民对这是既爱又恨。猴子多了,说明这里的生态变好了,但村民眼睁睁地看见自己辛辛苦苦种的庄稼被毁了,心里自然不好受,有些烦恼。此时,路边一些不知名的山花正怒放着,散发出沁人的香味。

山路回环,溪水渐细,忽现一座路亭,这是岭脚亭,五六个平方。亭子是常见的石砌的,墙体完好,但房顶已被掀了,显得有些破败,青苔密布,藤蔓丛生,尽显岁月沧桑。这种亭子在徽州古道中常见,以前的古道常常是三里或五里一座,为方便路人遮风挡雨,提供休憩的。

上山的路,全部清理过,稍有破损的石板渐渐地露了出来,每一步台阶都很清晰,山林寂静,不时有野鸡之类飞鸟的窜出,倒让我吓得一跳,汗毛倒立。越往上,路况越好,青石板像是一条蛟龙在山中弯弯绕绕,穿云钻雾,伸向天际。路旁的野花葳蕤茂盛,让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在这样寂静的山间行走,真是一种无比惬意的享受,颇有返璞归真之感。遥想当年曾经有多少天涯羁客、达官贵人在这岭上走过,甚至传说乾隆下江南也打此过,西面山脚下,不远处的晒袍滩村,相传就是皇帝晒龙袍的地方,当然更多的是平民百姓,徽商少年背着蓝包袱,带着油纸伞,在此踏上了漫漫的人生之路。这一路的风风雨雨,磕磕绊绊,或许就像这矶岭一样崎岖不平。 ②

新闻推荐

记者钟伟凌良文摄月日下午时休宁交管大队城区中队协警

□记者 钟伟 凌良 文/摄8月5日下午3时,休宁交管大队城区中队协警徐飞进行今年第4次无偿成分献血,在场的黄山市中心血站医生吴健为他竖起大拇指。“像徐飞这样有爱心、...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矶岭古道探幽)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