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小强
今年是微信群建设年?从春天至今,大学同学群、张溪老街群、武大郎群、高中同学群纷纷诞生,若包括地税局宣传班群、书法家协会群,我入伙的频率几近每月一群。
3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我正值夜班,忽接陌生电话,原是鸿宾从昆明打来。于是,我眼前浮现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文质彬彬,在那年学生会举行的樱花笔会上,以一手俊逸的隶书摘得桂冠。这便是我大学同窗鸿宾君。此番,他与湖南的卫国君联袂,大益茶配毛瓷,大学同学每人一份。这般深情厚谊自让我如沐春风,遂急急告知邮寄地址。不久,远在深圳的大学同学张莹又追来电话:“我们建了群,好热闹,你快加入。”虽值夜班,手头正忙,但老同学召唤,焉能迟缓?于是入群,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问候,春天的暖意渐渐升腾。那段时间,同学们围绕鸿宾、卫国的礼物热议不休,探讨开箱技巧,曝晒收货图,表达感激之情。很快到了校园樱花盛开季,几个留校的同学少不得上传樱花图。司马教授忙于研学,也不得不用自称质量不照的手机拍图、传图,还须和同学们互动。再然后,每有同学聚会即要上图上真相。看着同学们似变未变的模样,20多年前的大学时光悄然而至,能不一番唏嘘?群中最热闹的要数鸿宾和小柳,鸿宾晒茶秀歌咏,小柳晒诗秀书法,皆具酒仙风流。8月中旬,周翔来黄山,前去拜访。席间,我们忙着拍美食、拍合影、上传,常伟、姚勤、小谢、帅群跟进。周教授笑言:“吃饭也不轻闲。”
转眼到了5月,华为建了张溪老街群,邀我入伙。于是,相互拉动,至今已发展到近60人的规模。都是一条街上长大的,乡情浓浓,聊天的兴致如春花般盛开。在群里,华为、文伢、开华、三子、俭伢、小毛、小乐等儿时的玩伴一下鲜活起来,和他们随意聊着,久远的往事扑面而来。于是,我一气呵成,写了七八篇忆旧文字,一篇还刊登在《张溪老街》的卷首。让我感动的是,张溪小学杨静之老先生百岁仙逝之际,文伢、长虹等纷纷表示前往悼念,原副县长长久老哥也上传挽联,足见群友对乡贤的尊崇之情。
也因张溪老街群,我邂逅浩君老弟。因我的一篇微文,他回应熟识其中人物。后来才知,他原是华中农大毕业,低我两届,我去华农找老乡时憾未与其谋面。他恰与东胜、治清同学,而后者又和我同校,当年常聚。浩君也热情,建了群,后东胜易名为武大郎群,于是有了我8月初在茑萝披拂的凉亭里匆就的文字《立夏的果实》。让我欣喜的是,通过东胜,我找到了寻觅多年而不得的双乐兄。在群里,虽然他潜水很深,但我也能感知他朴实的温暖。
再就是近晚,同样是夜班,同样是一个陌生电话,我才知晓,当年在武汉水院读书的丹照正在宜城与光超、安小琴、宋丽清等高中同学相聚。丹照告知,高中同学群有70多人了。于是,我成了第75位群员。自是好一番热聊,建华、卫东、青玲纷纷上阵。与建华在合肥共度单身时光,如今一上海一黄山,也有十几年未曾谋面,但少不了一番“互掐”;与青玲近年见过,讲话也就随意;与卫东自高中毕业即失联,他称“平时不大上微信,出来是想和我打声招呼”,一时让我感动莫名。点开一些同学的头像,当年模样依稀可见,仿佛重回尧渡河畔那所魂牵梦绕的母校。
想起林依伦的歌《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依稀看到你的模样。那层幽蓝幽蓝的眼神,充满神秘充满幻想。鲜花映衬月亮,美丽、真实而又虚幻,与这些群一样。我现在遇见的旧人、旧事让我恍惚,他们宛在眼前,如何一挥手,又是秋山隔几重?
新闻推荐
□ 见习记者 李晓洁上月,黄山学院一学生突然在寝室晕倒,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医院初步诊断为心源性猝死。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天有上千人猝死。这意味着猝死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