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黎小强
晚7时许,南滨江景观带,静静坐在一块石头上,凝望一江之隔的中心城区,我忽然想与城市对话。
我所处的城南在十多年前还是一片农田和滩涂,能看得见翠绿的水稻,听得见汹涌澎湃的蛙鸣。城市长大了,城南像城北一样多出了宽阔的马路和高楼,那些田地和老旧的民房大多凋敝了。但无论如何,城南的山林田畴相较于江北仍多些自然的气息。选择城南的江畔,选择夜幕已落,选择静对作为政治、商业中心的城北,我实际上是选择一个恰当的审美角度和距离,来探讨当下的城市化进程与人们幸福感的关联。
数月前邂逅一画家,谈及高铁,他不以为然,“要那么快干吗?古人安步当车,能欣赏一路的风景,体验一路的风情,何乐不为?”仔细想想,画家有些右,高铁有速度带来的便捷,正如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物质文明的飞跃,但不可否认亦有弊端,譬如快节奏对慢生活的侵蚀,对焦灼感的渲染,对美好乡愁的稀释。放大利,或放大弊,似乎都不太辨证。那么,我们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那次在徽州区西溪南走访,一座面积颇大的会馆正在兴造。会馆由多幢徽州老宅组成,院里有山有水。随行的当地朋友介绍,黄山市正探索徽州古建筑保护新路径,老宅可购买,西溪南由此成为试点地之一,多幢古建筑被外资收购,在利用中保护,成为高档商业会所、民宿客栈或休闲度假之所。现代与古典交融,快生活向慢生活靠近,在田园山林间望见乡愁,这样的方式或是现代人不错的选择。
我将思绪拉回,聚焦于所在的南滨江景观带。林木茂盛,草坪葳蕤,夜虫啁啾,偶有一两只鸟雀划过低空,江畔垂柳轻摇。再看江中,波澜壮阔,一圈圈自东向西伸展。忽然“咕咚”一声,疑是鱼跃龙门,细看却早已踪迹全无。北岸路灯的光束投射在水面上,拉长了身影,像一个瘦长的金字塔,塔尖离我脚下不过一米的距离。尤为调皮的是对岸高楼上的霓虹,明明灭灭,如天上眨眼的星星。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享受着静谧、安逸、孤独与心灵的自由,白日的疲倦也都随波而逝。
世纪广场上有乐音飘来,晩练的人们上场了。这时刻,在霓虹闪烁的城北,有酒楼里的觥筹交错,有家中吃饭、看电视的平常滋味,有办公室内仍在加班的劳累,有路上信步由缰的悠闲。劳作、放纵、平凡、闲适,城北向我们展示一座城市的多重色彩。
我将目光投注在近旁的观光索桥和黄口大桥上,我在想,从城北到城南,从一种生活状态到另一种,只需过桥即可。就像我,散着步,就从现代回到古典,从城市回到自然,从身心劳累回到心灵家园,其实净土不必远。
原来,城市化进程与幸福感并不矛盾,拥有丰裕的物质文明外,若不忘初心,我们可在不同生活方式间便捷切换。心中的恶魔与天使,这才是一切问题的关键。
新闻推荐
11月16日上午,省邮政速递物流公司黄山市分公司里,投递人员正抓紧处理进口包裹快件。据了解,“双11”后,从11月13日起,黄山市各快递公司迎来收件投递高峰。记者 李小云/摄...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