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逍遥津街道四牌楼社区有着一位石雕画达人——张少军。如今年近六旬的张少军是自学石刻的雕刻高手,他的刀锋过处,石头上的“笔迹”行云流水、简洁流畅……一块僵硬的石头一经他的手,便仿佛注入了全新的艺术生命。有人说,“石刻艺术内在的、本质的、精神的美,正是质朴、敦厚品质的体现。”这也正是张少军给人最为直观的印象。
少年时代的张少军便爱好作画,之后一次偶然机遇与石雕结缘,从此刀笔不休,半生与石相伴,创作了大量的石刻作品。1978年,张少军高中毕业后成了知青。上世纪80年代他通过招工考试进入安徽省保健院工作。“一开始我在办公室工作。为了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便主动找到领导要求调岗,做起了报纸收发员。”
至于对石雕刻画的着迷,还得从1983年开始说起。那时候张少军有好几个同学在学画、学刻章。一次拜访同学的过程中,进入了同学的画室,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雕刻作品以及画作,一下吸引住年轻的张少军。从此,他便踏上了“取经路”。为了将绘画和雕刻相结合,创新篆刻艺术,他跑遍了当时合肥的大小图书馆和书店,翻阅了大量相关书籍,刻苦研学各种书法、绘画和雕刻技法。刀被刻坏了一把又一把,手皮被磨了一层又一层。最令他印象深刻的还是去黄山书画院蹭课的那段时光,从最初的喜爱到后来的如痴,这一坚持就是三十多年。
仔细观赏不难发现,在张少军的石刻作品中,动物始终是主角,且占据绝大部分篇幅。三块大石头十二面生肖像,印在纸上连成一整幅大图,令人不禁拍手叫绝。
为什么张少军的作品中绝大部分都是动物?“因为我女儿喜欢。”原来,张少军的女儿从小爱看《动物世界》,在孩子的影响下,他也开始细心观察动物特征,然后刻下来逗女儿开心。他用最真实最朴素的情感镌刻出一件件非凡作品。
张少军说:“石雕是有生命的,你赋予了它多少心血,它就会展现给你多少惊喜。”在一块打磨好的石头上,张少军先用毛笔蘸了颜料,把所要刻写的文字和图画涂写在石模上,轻轻地把颜料吹干,再用刻刀小心地雕了起来。他的神态悠闲而专注,好像不是在雕刻青石,而是在创作一幅传世经典。
石刻画的技法他也是花了30多年才逐步融会贯通,如今一件如同成人拳头大小的作品只需四五个小时就能完成,工序简单的一个小时也行。“因为特别热爱,所以坚持了几十年。”如今张少军即将退休,一来想寻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切磋;二来想寻些真心喜欢石刻画的年轻人,把这些年积攒的知识经验传授给他们。
一刀一笔,刻画一生。在石雕这条道路上,张少军一直希望能够有志同道合者的加入,共同学习并把这一丰富厚重的民俗文化传播出去。·邵引恒·
新闻推荐
□ 记者 姚大盛 晨刊讯 近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黄山市2013年省级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8个项目喜获丰收,到位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560万元。据...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