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李晓洁
在医院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穿着蓝色衣服的工作人员,这些被称之为“蓝军”的工作人员不是医护工作者,而是一些服务人员,他们负责保洁、外勤和担架工作。记者观察发现,在这些“蓝军”里,男性数量偏少且都年龄较大。这又是为什么呢?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不是每家医院都有担架工
市人民医院病员服务中心科长程来足介绍,医院里女性服务人员主要是以外勤和保洁为主,也包括运送一些检验单等轻便物件。男性服务人员主要负责病人的运送和全院的增床减床等辅助工作,必要时也会跟随120急救车一起提供必要的帮助,“我们把这部分群体统称为担架工。”
前段时间,《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新增条款,鼓励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利用社会力量,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有偿的担架搬抬服务,有人大代表在审议中认为,这一条款符合医疗急救工作实际需求。但记者调查发现,黄山市除市人民医院以外,首康医院、昌仁医院等几家医院并无担架工这一群体,在接诊病人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医护人员承担了担架工的角色。
程来足介绍,市人民医院的担架工主要分布在骨科和外科,因为这两个科室手术相对比较多,需要运送和服务的量也比较大。这些担架工原先是对一些无名氏,或是没有家属陪护的人员进行服务,或陪同他们做一些检查,或是搬运一些床位,如有急救状况需要,他们也会帮助抬病人。
担架工男少且老呈老龄化
据程来足介绍,他所负责的病员服务中心共有153个岗位,但其中男性只有14人,并且年龄基本都在55岁以上。
程来足说:“对于担架工来说,工作是比较随机的,有的时候特别忙,有的时候比较闲。这14个担架工里,骨科有2个,手术室负责运送病人的有7个,急诊室白天和晚上各1个。如果没有急送病人,总体来说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如果病患比较多,人手就会显得不够。比如说一晚上发生了3起车祸,对于担架工来说,因为人手不够他们就会比较忙碌。”
据了解,在市人民医院这些男性担架工中,年龄最大63岁,年纪最轻的也有35岁了。
工资待遇较低成主要原因
针对这一现象,程来足分析认为,最大的原因还是工资太低,“每个月1000多元的工资,这对于年轻男性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要养家糊口,家庭负担比较重,因此选择这个工作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也正因为如此,到医院从事担架工的大多都是60岁左右的老人,但是年纪大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的体力无法跟年轻人相比,如果工作量太大对他们显然是不适合的。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采访了一位担架工,58岁的倪国祥,他从事这项工作已经整整11年。“我从单位下岗后找到这份工作,下岗后无聊,干脆找点事做做,每个月1300块钱,但是也够我花了。我们这里年轻人很少,基本上都是跟我年纪差不多大的,我们主要就是陪病人做检查,然后负责全院的加减床。我身体还算硬朗,所以工作也没什么问题。”
程来足表示,相对来说,医院里一些繁琐的工作更适合女性,她们更细心也更仔细,这也是男性担架工数量比较少的原因,“总的来说男女比例差距很大。”
新闻推荐
当事人不能全部到场也能调解?能!经开区市场监管局50余次协调解纠纷
□ 记者 李小云晨刊讯 1月28日,记者从市经开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近日,该局调解了一起因汽车配件引发的消费纠纷,由于三方当事人不能全部到场当面调解,该局充分利用电话、QQ、...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