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舒俊
在屯溪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成为委员们关注的问题。屯溪区政协委员郑生泉呼吁,非遗文化保护要从孩子抓起,让“非遗”走进校园,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我区的非遗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可是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对于身边的这些无形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仍然缺乏足够的认知和了解。”郑生泉委员从事教育工作,在他看来,青少年学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力军,从学校教育入手,从青少年抓起,对于文化遗产传承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他建议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打造校园文化特色。
如何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郑生泉委员提了两点建议:“首先是非遗宣传进校园。向青少年学生宣传我区几年来非遗成果,调动青少年学生了解非遗知识的兴趣,激发青少年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其次是非遗技艺传授进课堂。非遗是以声音、形象和技艺等为表现手段,是动态的‘活\’的文化形式,通过在校园开设非遗传统技艺培训课,让学生们与传统文化零距离接触,从直观的作品和技艺中初步了解非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既可以丰富校园素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同时也推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针对郑生泉委员的提案,屯溪区文广新局表示:“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非遗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区先后组织举办了一系列非遗进校园活动,如邀请非遗专家及学者讲授非遗相关知识;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进行技艺传授;举办非遗成果展览;组织非遗优秀表演艺术进校园专场演出,激发了学生热爱、关注和参与非遗保护的热情。下一步,我区还将进一步加大非遗进校园活动宣传力度,全面普及非遗知识,形成人人知、爱、学非遗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去年6月17日,为了纪念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长干小学联合黄山晨刊小记者站开展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蒋劲华大师到学校为孩子们展示撕纸绝活;戴震小学教授学生欣赏皮影戏;龙山实验小学挖掘地方特色,将“黎阳仗鼓”纳入学校的社团活动,成立仗鼓队,并在“黎阳仗鼓”老鼓点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现代经典歌曲编创鼓谱,用现代的打法融入仗鼓,使黎阳仗鼓这一省级非遗得到了很好的传承,龙山实验小学已被定为“市级黎阳仗鼓非遗传承基地”和“省级非遗传习基地”;大位小学以珠心算为办学特色,被授予安徽省非遗保护和传承基地;东城实验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成立了太极表演队伍,开发了太极扇项目;奕棋中心学校去年邀请黄山学院体育系民俗专业的教授李谋涛作为指导教师,组建了学校舞龙舞狮队;荷花池小学开展徽剧进校园活动,组建了徽荷艺术团,被市文化委确定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非遗”进校园已在该区逐步推广。对此,屯溪区教育局姚志明说,“近年来,我区各校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自身特色广泛开展了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今后,我们将继续组织和鼓励各中小学校进一步关注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以不同的形式加强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闻推荐
□ 记者 冯劼 文/摄2015年,对于陈鑫瑶来说,是难忘的。这位大四的女孩,几乎用大半年的时间在准备研究生考试,现在已经考试结束,就等成绩公布了。2012年,陈鑫瑶从屯溪一中以...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