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汪悦
近日,一女子在上海地铁上吃凤爪乱吐被指责,网友纷纷吐槽这种不文明行为。
乘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是否适合吃东西这个话题再次引发公众热议。黄山市公交车上有没有乘客进食现象?市民、公交司机对车上进食如何看待?1月13日,记者进行了体验采访。
7时40分左右,记者来到中心城区梅林、资口亭等公交站牌,市民正在候车,其中有一些拎着打包好的豆浆油条。在路过的公交车上,也能看到市民拿着包子、豆浆等早点。8时15分,记者在资口亭坐上1路公交车,发现车厢垃圾桶已堆满垃圾,包括牛奶盒、食品包装袋等,但车上没有出现乘客吃东西现象。记者走访时发现,早上七八点时,不管是在站台候车或是在公交车上,带早餐的人不少,但进食的人不多。
现场走访:车上进食者不多
11点半左右,记者在城区一小学公交站等候10路公交车,此时正值放学,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正在候车,手上拿着各式小零食,有的边吃边等。公交车进站,学生们纷纷上车,车辆起步后,刚上车的那些学生拿出零食吃了起来,还互相交换着,一时间,车厢里飘散着麻花等零食的气味。
采访中,一些市民和公交司机告诉记者,据他们观察,在车上吃东西的市民不多。每天都要坐公交车的余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很少看到有人在车上吃东西,这种现象比原来好多了。”
市民声音:有反对也有理解
因为车厢空间狭小,空气流通性不好,如果在车内吃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则会带来异味。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不少市民对在公交车上进食表示不满,但也有表示理解。
市民刘女士每天都会坐公交车上班,她认为公交车是公共场所,乘客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毕竟是一个小的公共空间,个人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别人。市民应该文明乘车,包括不吃散发刺激性气味的食物,这样大家才能有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刘女士表示,不赞成在车上吃东西。同样反对在公交上进食的余先生说:“以前遇到过在公交上嗑瓜子的,弄得满地都是瓜子壳,影响卫生也影响心情。车厢环境相对封闭,吃味道重的东西会影响其他人。”
也有一部分市民认为,许多人忙着赶时间,在车上吃点东西并不过分。“我觉得这是私事,只要吃东西不影响到车上其他乘客就没关系。”市民张先生认为,一般在车厢内吃东西的,都是赶时间或者来不及吃饭的市民,只要不是吃味道很重的食物,像一些小饼干、小零食,还是可以理解的。
公交司机:发现情况会提醒
中心城区8路公交车司机江师傅开公交车已有6年,据她观察,在车上吃东西现在属极个别现象,“原来在车上吃东西的情况比较普遍,现在比原来好多了。”江师傅告诉记者,相对来说,市民上下班以及学生上学放学这些时段吃东西的情况要多一点,特别是放学时小学生吃东西现象比较普遍,“有些食物味道重,我会给他们一些提醒。”
1路公交车司机宁师傅告诉记者,在车上吃早饭的学生比较多,成人基本没有,“公交车是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开着空调门窗紧闭的情况下,如果吃味道重的东西散发异味会影响别人,我会问清楚是什么东西,然后提醒市民最好不要在车内吃。”
公交公司:未来或“禁食”
目前,黄山市对乘客乘坐公交进食是否有相关规定?市公交公司运营管理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暂时对车厢“禁食”没有明确规定,“没有硬性规定乘客不能在车上吃东西,但我们建议乘客尽量不要在车上进食,或不吃味道重的食物,果皮纸屑应丢在垃圾桶里或随身带走。”
“大部分市民素质提高,在车上吃东西的现象不是很多。”该负责人介绍,一般吃气味过大的食物时,驾驶员会善意提醒,但由于驾驶员的主要职责是开车并保证乘客安全,也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广大乘客自觉遵守乘车规范。他呼吁市民文明乘车,一起爱护公交车的整洁环境。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可能会向其它城市学习,借鉴经验,或将实行公交车“禁食”规定。
新闻推荐
□ 记者 舒俊在屯溪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成为委员们关注的问题。屯溪区政协委员郑生泉呼吁,非遗文化保护要从孩子抓起,让...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