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玲琳
江民恒是黄山市自来水公司管线所测漏班班长,在供水行业这是一个特殊的工种,被称为“管网医生”。为了保护好水资源,保护好城市供水的生命线,保护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35年来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他清楚中心城区地下主要供水管道的走向,凭着一根听漏杆和一双灵敏的耳朵,能够精准地找出“隐形”的漏水点,为城市供水管道和老百姓家中的水管进行“听诊、把脉”。
这个行业每天必修的功课就是管道巡查测漏,具体就是用双脚走遍中心城区30公里的范围,用双耳来为地下供水管网“听诊”。看似简单的事情,却需要体力加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行。
因为首先要搬开铁制的窨井盖,井盖有大有小,小的几十斤,大的则超过百余斤且常会生锈、积泥,掀开井盖就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搬开井盖后经常会遇到蟑螂、老鼠、蛇和井盖下刺鼻的异味。对此,江民恒戏说自己35年的时间算是练就了“百毒不侵”之身。
除了白天日复一日地沿着管线行走检查外,测漏的主要工序是在人少车少的街上和用水量小的深夜开展。根据路面结构、管道材料、水源流向和土质水位的不同,漏水的管网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为了锁定一个关键的漏水点,有时候要工作到下半夜,还常常遭到路人的误解和家人的不理解。
江民恒说,听诊工作最适合夜深人静之时,因为那时安静,他和同事们能更好更清楚地听出供水管网的健康与否。
2013年10月20日凌晨1点,他和同事们在巡查时发现黄山东路百川财富广场地下供水管道噪声有异,且距离较长。虽然这个路段道路改造拓宽后管道与道路均发生变化,对诊断漏水有一定困难,但江民恒仍然立即判断出此处存在漏点。
时间就是金钱,在江民恒的眼里那些异常的声音就是直径600毫米的主供水管道正在经受撕裂般的“伤痛”,洁净的自来水正在看不见的地方白白地漏走。此时,一想到中心城区的居民随时都会因为水压下降喝不上水,江民恒心急如焚,决定尽快确定位置,找到漏水点并进行维修。他根据经验,利用自己摸索出来的“音听切割法”排查周边的杂音,挨个把所有音量一一进行排除,一个半小时后终于锁定漏点。检测出了漏点,江民恒和同事都很兴奋,这一次的管道排查数据显示,仅此一个漏点每天漏水量达到2160吨,每天可为公司减少直接经济损失4210元。
除了为自来水管网听诊,江民恒还会接到其他行业的“求助。”2014年10月,中石油黄山分公司的一处油管发生漏油,情况十分危急,一旦油库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市政府召开紧急讨论会后决定请他这个“测漏专家”前往救援。江民恒赶到现场用测漏杆仔细地“会诊”后,很快果断开出“药方”,把油放光让空气进去,并冒着危险进行排查,把漏点成功找了出来,偏差范围不到2米,成功地化解了险情。
2016年元月,黄山市遭遇了30年以来的最低气温,公司热线报警电话24小时不断,很多用户反映水管冻裂、管道冻住无水、水表冻破等问题。江民恒带着测漏班的同事,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承担起了抢修、测漏、换表的任务。白天维修管道,晚上加班加点继续为主供水管网进行“听诊”检测。从1月25日至2月2日,他们每天只休息4-5个小时,有时甚至是通宵检漏,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
听漏,是一项技术活,江民恒说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将“听漏”这一绝活传授下去,让他的徒弟们和他一样,继续当好城市供水管道的“听诊者”,继续守护好城市的“血脉”。
新闻推荐
□ 记者 程向阳去年11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快递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快递企业及工作人员以抛扔、踩踏或其它危害快件安全的方法处理快件的,邮政管理部门视情节严重最高可...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