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景色迷人
有人说,一生中至少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刻骨铭心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今年,满怀对黄山古村落的憧憬之情,我约上好友,背上行囊,踏上了火车。
独爱黄山古村落 无意遇南屏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提及黄山,想必大家都听过徐霞客这句名言。古往今来,黄山成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这里的奇峰、怪石、古松更为他们所吟诵。
然而,与他们不同,我却对黄山的古村落情有独钟,之前,多是从网上翻看游记,一饱眼福,但是图片中高高昂起的马头墙、徽派建筑风格显著的翘角飞檐、清澈透明的湖水、如虹般的拱桥,已令我无限神往。
十多个小时车程后,几番周折,终于与在黄山就读的闺蜜汇合,旅行正式开启。考虑到正值旅游高峰期,闺蜜力荐避开蜂拥的人流,去南屏,说是以古民居著称,很有特色。说实话,去之前有些许遗憾,因为也许要与知名的画中村庄——宏村擦肩而过。可抵达南屏的那一刻,这些遗憾瞬间一扫而去。
恋上只在一瞬间
村口竖着一幢石碑,记载着古镇深厚的历史;新铺的水泥路下,仍能透出深藏地底的泥土气息。嗅着空气中清凉的露珠湿气,顺着潺潺的小溪流,走进了南屏村,在那一刻,便“恋”上了这里。
古朴的民宅映入眼帘,给人的感觉是低调中透着精致。门窗构造甚是讲究,镶嵌上琉璃百叶窗,用镀金的红木雕刻。屋内家具对称摆放,小橱柜看上去也大有年头了。手边轻抚着雕刻的人物、风景、花鸟的栏杆,听着导游讲解这些雕刻的寓意,很快被古代建筑的精巧工艺以及古人的聪明智慧所折服。
民宅外,一只小白狗安静地趴在水泥地上小憩,一脸享受的表情,看到我们要离开,一骨碌爬起来,蹦蹦跳跳跟着我们走出去,摇着尾巴摆出一副欢迎的姿态。
顺着青石路走下去,便是各种祠堂。从村头到村尾多米的中轴线上,至今保留着大大小小8个祠堂,其中最美的就是叙秩堂,此处亦是南屏大姓叶氏宗祠。据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菊豆》中,有%的镜头在此取景。如今,祠堂仍保持着当时的面貌,高高的门槛,对称的石鼓,红木上刻着金色的介绍词,庄严感顿然而起。我与好友立于木质的祠牌前,双手并拢作虔诚祈祷,静静观看四周,空荡的祠堂与古旧的木桩,向我们倾诉着过往的神秘与未知。
南屏最有特色的小饰品当属菩提子。深褐色的菩提子被打(去粗糙的外壳,刷掉碎碎的粉末,光滑白皙的“内心”暴露在空气中,穿成的菩提手链戴在手上,细细的把玩,如获至宝。在小店点了一碗馄饨面解饿,摸着细密纹路的红木桌,坐在高高的凳子上晃荡两条腿,透着古木窗,看当地村民在小巷里,穿梭往来,那一刻,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愉悦、轻松感。
南屏之美永留心间
在我心间,南屏宛如一幅画,古宅、祠堂、溪流、青山相映其间,隐约带上几笔深浅不一的墨绿色。与宏村、西递古镇相比,南屏少了很多商业气息,有她自己的韵味所在。她很安静,没有游客如织的喧闹,没有商户叫卖的嘈杂;她很古朴,没有现代建筑的痕迹。
南屏不大,走马观花一两个小时就能逛完,但我和好友却不知疲惫地逛了一天,于我而言,此处幢明清古建筑,条古巷,眼古井,犹如巨大的迷宫,处处充满的历史神秘色彩,每一处都值得细细品味。
正如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的《游黄山白岳不果》诗中所言: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确实,匆匆的黄山之旅,我们被精致古朴的徽州建筑所折服。细数两天之旅,我们到过潜口,去过呈坎,游过屯溪老街,可唯独南屏在我记忆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想说,南屏,无意中见证你的美,匆匆间恋上你的容颜,你的古朴与神秘惊艳了我的黄山之旅。
新闻推荐
昨天上午,著名作家、省作协副主席潘小平携新作《读书的女人不会老》(试读本),在2016黄山书会现场与读者见面互动,分享她的读书感受,并且戏言“不仅是读书的女人不会老,爱读书的男人也不会老”。随笔...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