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 记者赵天彪 通讯员崔艳报道 人间四月天,春笋正当时,清炒春笋、油焖笋、笋炒腊肉等都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但剥笋壳却费工又费力。4月22日,记者从黄山市黄山区新华乡了解到,该乡赐田村47岁的村民王如俊发明了一台自动剥笋机,深受村民欢迎。目前,王如俊已成功申请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在王如俊家中,记者看到后面有一间摆放着许多机器零件的屋子。“他常常在里面一待就是半天。”王如俊的妻子告诉记者,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丈夫听朋友介绍说,目前市场上的剥笋机很紧缺,想到自已家乡种植雷竹多,每年产笋的季节,村里男女老少都要花大把时间剥笋卖,他顿时有了发明剥笋机的想法。经过深思熟虑,丈夫从五金市场购买了各种配件,不分昼夜地进行摸索实验。2017年,他终于发明了第一台机器,经过试验,虽然能剥笋子,但质量效率都不高。随后,他又研制了第二台机器,功能虽然领先第一台,但还是不尽人意。为了发明自动剥笋机,他先后花去4万多元。
经过三年的试验,2019年4月,令王如俊称心满意的第四台剥笋机终于研制成功了:自动化效率高、生产方便、操作简单……不管大小是否一致,只要把竹笋放入该机的入口,肉壳便从出口处自动分离,每小时可以剥鲜笋200公斤。
据新华乡政府一工作人员介绍,前些天,在王如俊家门口,一场“人机大战”引来了周边群众围观,他们都想看看到底哪个剥得快、剥得好。现场,两名剥笋高手准备就绪,裁判员一声令下,对面的王如俊启动机器,双方正式“交战”,仅用了五分钟时间,剥笋机就剥笋151根,而人工只剥了52根,机器比人工高出近5倍。
“希望自己发明的自动剥笋机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帮助笋农增收致富。”王如俊朴实地说。
新闻推荐
4月19日,徽州区为60名国家和省、市、区级劳模、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免费健康体检。据悉,这已是该区连续21...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