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世兵
溪口,是个好地名。全国各地叫“溪口”的地方,有好多个。然而,离我最近的那个“溪口”,就在只有百里之外的休宁县。溪口镇境内多“黄山市百位摄影点”,风情阳干、梦里祖源、天上人间木梨硔等。这些年,这里乡村旅游红火,吸引着好多人的眼球。
芳菲四月,我走了一趟溪口。好友力荐我去祖源和阳干看看,说是很值得一看。我将信将疑,随之前往。
友说道,祖源那里有一棵千年红豆杉。红豆杉,本已难得一见。千年的,就更难得。不为别,就为此,我也要走进祖源。
去祖源的路,弯弯曲曲的。车子不停地围着山绕来绕去,也不知转了多少个弯。到了村口时,我已晕乎乎的了。
一下车,我立即就被那几株水口树迷住了。这几株树,全是红豆杉,长相怪异得很。一株立在溪流边,树干几乎早已风干,枯藤死缠,然半腰斜生的一侧枝却鲜活得很,骄傲地吐着绿。一株立在山坡上,成了“独臂老人”,那只“手臂”用力地向村口屈伸着,像是在高声呐喊:“不畏风,不惧雨,任雷劈,我也要坚强地活着!”还有一株立在小路旁,拦腰被截,上半身无了踪影,徒留下半身,“残体”的一侧腐烂不堪,几乎坏死了,好在“康健”的一侧,倒是郁郁葱葱的,令人称奇。
单看这几株红豆杉,我已知足。何况,还有那株千年红豆杉就在不远处静静地等待,看来,我是真的要过足瘾了。
在村中青石板路上穿行数分钟后,沿着一条上山小路,便来到山腰的那株千年红豆杉前。
果然气派。树高二十余米,笑傲群“杉”,绝对称得上“杉王”。虬枝峥嵘,枝繁叶茂。离地的那截一人高的树干,胸围约五米,要五六个成年小伙手臂相牵,才能合围过来。多处树根裸露在地面上,有的似一座“拱桥”,又如让人树下休憩的“长凳”。好奇特的纯天然的“根雕艺术”呀!我好奇地坐在“桥”上,向山下望去,整个祖源村尽收眼底。青瓦、白墙、绿树、红花,好一幅秀美乡村图!
复到村口,两座石桥引我流连。一为“荟源桥”,二为“萃源桥”。二桥如若合一,意为“源之荟萃”也。祖源人实在“太有才”了,要让条条溪水在此“荟萃”,在此归一,好好地养育和滋润这方水土上的人。
流水潺潺,往事悠悠。村中长者给我们讲起了祖源曾经的那些人、那些事来——朱元璋思贤岭访朱升,五门族长“杀子禁山”、“火烧狮象”、“智退长毛”。
讲者如痴如醉,听者如醉如痴。
下一站,去阳干。友说,画里阳干,乡村福地。经她这一说,我又好生期待起来。
至阳干,只见率水河清清的,河面时而宽,时而窄。宽的那段,感觉不到水的流动;窄的这段,水花翻滚,分明能听到流水哗哗。
岸边,一条绿绿的草带沿河蜿蜒,真有点大草原的味道。几头黄牛嬉戏着,或躺或立,时而奋蹄,时而交角,时不时地“哞,哞”地叫上几句,像是胜利者的欢呼,像是对惬意生活的礼赞,又像是对隔河观望的我的欢迎。不远处,几只山羊走走停停,悠闲地吃着嫩青草,闻着野花香。
岸上,成片的板栗林,少说有千余棵,似一道绿色屏障。板栗林下有连片的茶园,几个老妪忙着采茶,低头不语,双手纷飞。板栗林里还“藏”着几十处民房,有新建的,也有老房,错落有致。房中小院深深,花香袭人。如若我亦能在此居住,那是何等美事呀!
穿过板栗林,只见远处的群山连绵。山不太高,密林覆盖,新绿老叶重叠,像是生命的律动,起起伏伏。山脚下,农田四野,油菜结籽,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水田里,耕牛套犁,奋蹄前行,泥水四溅,播种希望。
围着村子,走了大大的一圈,一点都不觉得累。
站在率水桥面上回望。一阵清风徐来,那片板栗林一齐舞动起来,哗哗作响。
这声响,正和着那率水的流水声,和着我心跳的扑通声,一起奏响——
哗哗,哗哗……
新闻推荐
日前,休宁县交管大队宣法中队民警走进广宁驾校向广大学员介绍“安徽交管e点通”的操作流程,着力打造“安徽交管e点通”的品牌效应,提高社会知晓度。据悉,“安徽交管e点通”系统于今年元旦正式上...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