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翠竹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过程中,市人社局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主线,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作为全市人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探索和构建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细雨润物”般地把社会温暖传递到群众心坎上。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构成,休宁县农民是最早的受益者。“老话说养儿防老,没想到我农民现在也可以像城里的工人一样月月领养老金了。虽然不多但对咱农村老人来说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年过7旬的休宁县程银肖老人还清楚地记得2010年底领到第一份养老金时的喜悦。2010年10月,休宁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率先享受到由政府提供的每月55元养老金。
喜领养老金让休宁农民乐开了怀。在万众期盼中,2011年6月,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出台,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多次向部、省相关部门汇报黄山市新农保试点经验,争取支持,努力扩大试点覆盖面。8月,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黟县、祁门县被列入全国第三批新农保试点县,三区四县同步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标志着覆盖全市范围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形成。黄山市成为全省率先实现制度全覆盖的市之一,从制度层面解决了广大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的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尤其是21万年过六旬的老年居民领取了养老金,每人每年增加了660元的收入。
为将这一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参保居民真正得到实惠,市人社局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启动之初,就超前谋划,入户调查百万人口信息,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底数清、数据准,同时出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制定工作方案、经办规程、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为工作开展建章立制,提供政策支持;
在推进阶段,以60周岁以上人口的居民家庭和45周岁以上人口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村(社区)干部、党员的作用,带动其他人员积极参保,确保参保登记工作户清、人清、账清,实现30日内完成了参保登记,60日内实现了养老金百分之百发放,90日内参保率达到90%;在实施阶段,赴乡镇、访村居,送政策、发资料,让老百姓明白政策、放心参保;推行三级定期公示,将其纳入村务公开,阳光操作,实地督查,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截止2014年8月,全市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81万人,参保率95.8%;累计征收个人保费29261万元,发放养老金43248万元,符合领取条件人员发放率100%;各级财政补助资金5660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45940万元,省级财政5148万元,县级财政5517万元。
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黄山市正积极探索,努力为黄山市城乡之间流动的居民群体带来更大的实惠。
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黄山市还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出新一代社会保障卡,完善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力求方便、高效服务于民。今年4月18日,黄山市正式启动新一代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新的社保卡改变原有社保卡单一的医保功能,将实现集医疗就诊、金融支付、待遇领取、劳动就业、社保缴费、养老保险身份认证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并逐步在全省、全国实现“一卡通用,一卡多用”。
“没想到新的社保卡这么方便”,家住岩寺的张国伟深表感慨。今年上半年,他就医于安徽省立医院,原以为在外地就医,医保报销是个麻烦事,没想到到外地定点医院就医,只需要在市内备个案,出院时及时报销,既不用开证明麻烦,也不需要跑来跑去浪费时间。“卡片加载了金融功能后,都不用带很多现金,医疗报销也在这卡上,确实是省时省力、安全高效”。
据统计,截至9月11日,全市已成功发卡221412张,激活183503张。预计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社保卡制作发放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拓展社会保障卡的应用范围,方便群众利用社会保障卡办理社会保障以及各类公共服务业务,减轻群众负担,体现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新闻推荐
□ 曹集林徽州人对古树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许多村庄的村口、河边,能看到棵棵银杏、香樟、香枫、榉树,它们如同卫士一般护佑着他的村庄和村民。数百年的古树,如同一个个见证村庄历...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