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层林尽染。11月19日,来自南京的6辆旅游大巴驶入休宁县蓝田镇枧潭景区,近300名游客开始了他们在休宁的寻秋之旅。
如今在休宁县,像枧潭这般景观风貌各具一格的村落还有南坑、三溪、石屋坑……已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新去处和乡村旅游新品牌。这要得益于近年来休宁县坚持把“三线三边”治理与乡村旅游发展紧密捆绑,提升旅游形象,挖掘旅游资源,走出了一条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为避免千村一面,休宁县根据地域特征、村庄发展现状,把全县乡村划分成景区依托型、城乡结合型、传统村落保护型、产业带动型、村企共建型,按照“点上有特色,线上有风景,面上有形象”要求进行建设。并以旅游公路沿线及景区周边等为重点,加大旅游广告标牌、景区非法建筑治理力度,变杂乱无章为规范有序,全面打造赏心悦目的风景线、景观带。同时,休宁县以市场眼光发掘资源,通过政策引领和精心设计打造一批叫得响的旅游品牌。在“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和“以奖代补”等政策引导下,该县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资本为主体、全民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使不少农民主动将林地、农田、果园、房舍、庭院等进行投资改造,发展成旅游设施。
该县还针对乡村旅游景区分散、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的情况,坚持以“三线三边”活动为抓手,集聚资源,向外界展示乡村美,增强吸引力,形成乡村旅游的磁场效应。自去年以来,休宁县先后成功举办了“画里南坑迎新年”、第四届中国黄山油菜花摄影大赛启动仪式、“赏呈村油菜花 品板桥冷水鱼”、“寻找灿烂笑容”齐云山向日葵花季系列活动等众多活动,掀起了乡村旅游的阵阵热潮。
·汪承红 洪靖·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以前我们家的菊花秆都是放田里烧的,今年都挑到回收站粉碎,一斤能卖2毛多,我有几千斤秆子,可以卖几百块钱。”近日,休宁县蓝田镇迪岭村村民吴长仙一边忙着将菊花秸秆送到附近的回收...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