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 欣
民国时期“徽章”以铜质为多,银质的较少。因而,银质徽章便成了徽章收藏者重点收集的对象,成了“徽章”中的珍品。
事实上也是如此。用稀有金属“银”制作的“徽章”,一般比较精致,设计也比较精美。常用于纪念意义比较深远、人们普遍比较重视的题材上,这类章以“纪念章”为多。而徽章中的证章,由于量大,主要以实用为主,往往铜质的最为普遍,用银制作的很少。不过也有少数经济实力雄厚、彰显形象、体现实力的商家,也选择用银质来制作证章。近日,笔者于黟县友人处,就见到了这么一枚“银证章”。
这枚“银徽章”为圆形,正面为:“休宁县银行”五字,背有戳印:“鑫源证章社”、“足纹”、“14”号等字。链子上有一“银”字。从形制、特征来看,应是一枚民国时期“休宁县银行”职员的证章。民国时期的证章,甚至于解放初期的证章,具有很强的“工作证”功能,是证明身份的有效标识之一。别在胸前,既可证明自己身份,出入有关场所,也可以让别人“一目了然”。正因为如此,它的制作很严肃,必须履行一定的手续,在指定的地点、店家定制,而且还要编号,备案,这或许与今天刻“公章”的程序相似。从笔者收藏的众多徽州“老徽章”来看,推测“鑫源证章社”原来应是徽州一“银楼”,“鑫源”即为“银楼”号,后为适应时代需求而发展成专门制作徽章的“证章社”,地点可能在屯溪。这枚证章在设计上还是有特色的,由于是“银行”职员所用证章,所以为体现银行的经济实力,用的是银质而不是铜质,而“银”与银行也暗合,可谓“天衣无缝”。链子上圆牌一“银”字,也突出了此章不仅是“银行”职员所用,而且还是“银”质的,从而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高品位、高档次,可谓用心良苦!
现在除了纪念章外,已经很难见到银质的证章,而且为了降低成本,连铜质证章也越来越少,满眼所见都是铝质制品。不过笔者还是喜欢民国时期各种各样的徽章,因为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精美的工艺品。
新闻推荐
□ 记者 舒俊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每天跑步已成屯溪上新社区居民胡瑞清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他的纪念册中有两张弥足珍贵的老照片,即与跑步有关。其中一张黑白照片拍摄于1984年11...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