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汪 悦
近日,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记者踏进休宁县五城镇星洲村星洲大棚蔬菜基地,但见道路纵横交错,一排排整齐的大棚让人眼前一亮,五六个村民正在给土地翻耕、盖膜。星洲蔬菜大棚蔬菜基地项目是2014年黄山市菜篮子民生工程项目,自2011年5月20日成立以来,基地把低质、零碎的农田流转成沟渠配套、设施完善的成片良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2011年5月流转50亩土地,当年8月流转40多亩,当年11月流转50多亩,去年流转50多亩,星洲大棚蔬菜基地项目负责人汪玉顺介绍,自2011年以来,基地流转土地面积逐年上升。2011年11月成立的星洲国玉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让村民以土地入股,更是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土地流转。目前,基地规模380亩土地,其中钢管大棚250亩、露天130亩。
星洲蔬菜基地不仅规模大,而且采用了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汪玉顺指着一座高4.8米的巨型大棚告诉记者:“这是我们新建的连栋钢架大棚,面积1300平方米,使用面积大,保温效果好,提温快,旋耕机操作非常方便。”记者注意到,基地内还安装了先进的滴灌设施和物联网设备。汪玉顺说:“我们安装的温湿度感应仪能够跟踪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同时还能把这些数据传输到电脑上,让我们更好地监测大棚里蔬菜生长环境。”
多年来,星洲村村民一直以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较低。“原来我们自己家里的土地拿来种水稻,赶上收成好的时候,一亩纯收入也不高。现在我把土地流转给蔬菜基地,每亩一年可以拿到800元租金,平时来这里帮工还有收入,比原来的日子好多了。”星洲村村民吴长征说,他将自家2亩2分地流转给基地,平时还可以来基地帮工,一天收入有60元。
汪玉顺告诉记者,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让村里零散的土地经过流转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2014年,基地实现总产值180万元,纯利润达30万元,“下一步,我们会逐步扩大规模,通过二三年的努力,力争成为蔬菜专业生产基地。”
像星洲村这样因土地流转受益的村在休宁县多个乡镇都有。一直以来,休宁县把土地流转作为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重要途径。2014年开始,休宁县以“一园二区一村一江”为重点,选择27片100亩以上地域进行示范,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租赁、转包、转让等方式有序推进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5.08万亩,其中2014年新增流转土地5860亩,百亩以上连片流转5327亩。
新闻推荐
农民工汪来富说:在温州打工10余年,还是第一次看到家乡政府部门、村干部和媒体记者来看望自己,感觉心里暖暖的。□ 记者 程向阳冯劼 樊成柱晨刊讯 “一杯黄山...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