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休宁新闻 > 正文

石屋坑:“红绿相映”致富路

来源:黄山日报 2015-02-14 10:45   https://www.yybnet.net/

□ 本报记者 胡利龙

2月12日,暖暖的阳光照耀着革命老区休宁县汪村镇。阳光下,老人们悠闲地晒暖、年轻人忙里忙外准备年货、小朋友轻松自在地嬉戏玩耍,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从镇政府出发,记者乘车前往当年的皖浙赣省委驻地石屋坑村。沿途所闻所见尽显老区发展新变化。

地处三江(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发源地六股尖南麓的汪村革命老区,林业资源丰富,是当地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车行在宽敞的通村公路上,不时可遇见一辆辆载满木材的农用车相向驶来。随行的镇党委书记汪海青介绍说,汪村与江西婺源搭界,距县城较远。过去对外交通很不方便。近年来,镇里花大力气,投入各方资金650万元,对通往石屋坑等通村公路进行了大整修,有力破解了制约当地发展的交通瓶颈。这也为老区人民依托红色、绿色资源发展旅游奠定了基础。

车至岭脚村民组,记者看到山凹里几位工人正在一座木屋顶上钉椽盖瓦。下车得知这里正在建设“石屋坑鱼庄农家乐”。老板余欣荣介绍说,石屋坑一直有养殖泉水鱼的传统。近些年,随着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石屋坑,带动了泉水鱼消费。  (下转第二版)

村里很多人家都以泉水鱼为招牌菜开办起了农家乐。余欣荣原来一直就做木材生意,对商业的嗅觉更加敏锐,看准了商机,他决定“干一场大的”,便着手在村口开建这个鱼庄。余欣荣的鱼庄按照三星级标准设计建造,占地52亩,养鱼30余万尾,建好后可同时接待150人用餐。

泉水鱼养殖几乎是石屋坑家家户户都会从事的行当。在岭脚村组,记者看到,村内每幢房屋前都有一个鱼池,大的二三十平方,小的也有七八平方。五颜六色的鱼儿在其中成群地游荡,甚是欢快。村民余胡新正提着篮子在池边撒菜叶、麻姑,给鱼儿喂食。他高兴地对记者说,家里养了100余尾鱼儿,每到长成六七斤重的时候便以每公斤80元以上的价格卖出去,每年的收入有1万余元。邻居汪好娣养得没有余胡新多,但她同样乐滋滋。“一开始只养了几条觉得好玩儿的,不过去年政府花钱把全村的鱼塘都修了一番,还扩大了面积,送来了鱼苗,鼓励大家养多点,今年我家也卖出了几十条呢。”汪好娣乐呵道。老支书胡开庆家来了一个旅行团,中午时分,大家正在享受午餐。“味道太鲜美了,走得时候一定带点回去让亲朋们尝尝。”大家纷纷表示。胡开庆告诉记者,村里现在已经成立了泉水鱼养殖合作社,村民鱼池从69口增加到113口,年产活鱼近7500公斤。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屋坑一带是皖南红军独立团和地方游击队常驻地,以此为据点,他们建立了党支部、农民团和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开辟了鄣公山游击根据地。战争中,红军战士和当地群众雪乳交融、患难与共,共同牵制和打击敌人,取得了赫赫战功,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革命颂歌。时至今日,这一方红色热土很快成了接受红色教育的胜地。在老支书家品尝完泉水鱼和农家菜后,游客们纷纷背起行囊,再一次来到皖浙赣省委旧址、红军屋、留芳亭等革命遗址参观,感受岁月峥嵘,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据了解,去年石屋坑共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为百姓带来旅游收入100余万元。

“老区的变化发展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汪海青由衷地告诉记者,去年初,市委市政府组织慰问组赴汪村镇开展了慰问活动,并就促进老区经济发展召开座谈会、献计献策。会上,市委市政府向老区捐赠了20万元慰问金,市委组织部、市文化委、旅委、农委、水利局、交通局、财政局、林业局、民政局、扶贫办、美好办等11个单位也都分别承诺给予老区一定资金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古建筑保护、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具体事项。“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老区旅游产业雏形基本形成,泉水鱼生态养殖产业不断壮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提高、脱贫致富能力明显增强。”汪海青表示。(上接第一版)村里很多人家都以泉水鱼为招牌菜办起了农家乐。余欣荣原来一直就做木材生意,对商业的嗅觉更加敏锐,看准了商机,他决定“干一场大的”,便着手在村口开建这个鱼庄。余欣荣的鱼庄按照三星级标准设计建造,占地52亩,养鱼30余万尾,建好后可同时接待150人用餐。

泉水鱼养殖几乎是石屋坑家家户户都会从事的行当。在岭脚村民组,记者看到,村内每幢房屋前都有一个鱼池,大的二三十平方,小的也有七八平方。五颜六色的鱼儿在其中成群地游荡,甚是欢快。村民余胡新正提着篮子在池边撒菜叶,给鱼儿喂食。他高兴地对记者说,家里养了100余尾鱼儿,每到长成六七斤重的时候便以每公斤80元以上的价格卖出去,每年的收入有1万余元。邻居汪好娣养得没有余胡新多,但她同样乐滋滋。“一开始只养了几条觉得好玩儿的,不过去年政府花钱把全村的鱼塘都修了一番,还扩大了面积,送来了鱼苗,鼓励大家养多点,今年我家也卖出了几十条呢。”汪好娣乐呵道。老支书胡开庆家来了一个旅行团,中午时分,大家正在享受午餐。“味道太鲜美了,走得时候一定带点回去让亲朋们尝尝。”大家纷纷表示。胡开庆告诉记者,村里现在已经成立了泉水鱼养殖合作社,村民鱼池从69口增加到113口,年产活鱼近7500公斤。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屋坑一带是皖南红军独立团和地方游击队常驻地,以此为据点,他们建立了党支部、农民团和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开辟了鄣公山游击根据地。战争中,红军战士和当地群众水乳交融、患难与共,共同牵制和打击敌人,取得了赫赫战功,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革命颂歌。时至今日,这一方红色热土很快成了接受红色教育的圣地。在老支书家品尝完泉水鱼和农家菜后,游客们纷纷背起行囊,再一次来到皖浙赣省委旧址、红军屋、留芳亭等革命遗址参观,感受岁月峥嵘,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据了解,去年石屋坑共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为百姓带来旅游收入100余万元。

“老区的变化发展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汪海青由衷地告诉记者,去年初,市委市政府组织慰问组赴汪村镇开展了慰问活动,并就促进老区经济发展召开座谈会、献计献策。会上,市委市政府向老区捐赠了20万元慰问金,市委组织部、市文化委、旅委、农委、水利局、交通局、财政局、林业局、民政局、扶贫办、美好办等11个单位也都分别承诺给予老区一定资金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古建筑保护、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具体事项。“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老区旅游产业雏形基本形成,泉水鱼生态养殖产业不断壮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提高,脱贫致富能力明显增强。”汪海青表示。

新闻推荐

热心老人拾得存折寻失主

2月26日上午9时许,休宁县溪口镇政府大院内,走进一位神态急切的老人,见到镇政府工作人员,他立即从怀中拿出一张存折来,焦急地说道:“这是我刚刚在街上捡到的,折上还有两万多块钱,失主一定很着急,麻烦...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学雷锋送服务2015-03-04 21:50
猜你喜欢:
评论:(石屋坑:“红绿相映”致富路)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