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亲,终于等到你了!”在微信公众平台搜索“ziyuancun”(梓源村)点击“关注”,便会收到这样一条微信。打开栏目,看到的是一篇篇推介休宁县源芳乡梓源村旅游的美文。
近年来,休宁县积极探索实施“互联网+扶贫+旅游”发展模式,借助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展贫困村旅游产业,促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取得良好成效。据初步统计,今年前5个月白际、梓源等贫困村乡村旅游收入达800余万元。
为了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程,休宁县紧密结合“互联网+”等社会热点,鼓励、扶持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白际乡白际村、源芳乡梓源村、汪村镇田里村等贫困村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通过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新建村组道路、停车场、农民文化广场、修复古道、古民居等方式,改善贫困村旅游基础条件,丰富旅游资源。加强对贫困村茶叶、笋干、香榧、箬叶、泉水鱼等土特产品的加工,增加产品种类,提高农产品质量,拓宽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市场。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同时,通过开设培训班、组织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对农家乐、景点等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另外,在贫困村开展“红薯节”、“红色革命教育”等活动,提高对外影响力。
“我们这里原来是全省有名的贫困乡,这几年以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为载体,全面实施扶贫开发,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现在一到周末、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最多的时候每天有1000余人。”白际乡党委书记、乡长叶国安介绍,今年以来该乡已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到170余万元。 ·万多蓉 李学军·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自从‘小母牛\’项目进了我们村,村里成立了泉水鱼养殖合作社,农户新挖鱼塘、筑水坝、养殖泉水鱼,老人、妇女都可以干,这一项户均年收入就有2000多元。”7月2日,休宁县板桥乡徐源村...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