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国
俞松
杨竹青
戚虹鸿
刘晖□ 记者 钟伟 樊成柱 文/摄
合福高铁沿线囊括了黄山、齐云山、三清山、武夷山、芜湖方特等众多高品质旅游景观,被誉为“中国最具颜值铁路”。为把握合福高铁开通带来的旅游商机,推进高铁沿线旅游城市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合作、互利共赢”,今年5月25日,由合福高铁沿线的合肥、铜陵、芜湖、宣城、黄山、上饶、南平、宁德、福州3省9市主流媒体《合肥晚报》、《铜陵日报》、《芜湖日报》、《宣城日报》、《黄山日报》、《上饶日报》、《闽北日报》、《闽东日报》、《福州日报》共同发起成立的“合福高铁旅游媒体联盟”顺势而生。
这个联盟依托主流媒体的权威性,积极联系旅游管理部门、景区景点、旅游企业等,通过策划开展新闻报道、旅游论坛、旅游评选、客源互换等一系列活动,致力于合福高铁沿线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整合和一体化开发营销,同时也加强各媒体成员之间沟通合作。
7月初,乘着“中国最美高铁”开通东风,媒体联盟大型联合采风活动在合肥正式启动,黄山市是此次采访活动的第5站。7月10日和11日,“盟友”们按照既定采访行程来到黄山市。在为期2天的采访中,各媒体联盟记者采撷黄山秀美风光,感悟徽州文化,对黄山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称赞不已,表示回去后一定要做好文章,将“梦幻黄山,礼仪徽州”分享给当地市民。
《芜湖日报》刘卫国:大周山石林鬼斧神工
7月10日上午,媒体联盟采访黄山市的第一站是黟县大周山石林。这片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让记者们叹为观止,《芜湖日报》记者刘卫国尤其感叹:“我从事记者工作已经20多年了,许多新鲜地方都去过,新鲜事都见过,像大周山这样鬼斧神工的地貌景观还是头一次见,真是太震撼了。”
据介绍,大周山石林位于黟县县城东南13公里,在西递镇叶村府均,距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景区5公里,分布面积达32公顷。大周山石林在地质学上称为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整座山由无数奇峰异石构成。大周山的石头以“瘦、皱、漏、透”为显著特征,极具美感。这些石与石之间或相互连接成为石林;或一座座傲然伫立、形态各异,独为一景,让人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妙。关于大周山名称的由来,当地还有传说。相传东周列国时诸侯争霸,就在秦王朝将要吞并六国前夕,周王朝有一支脉为躲避战乱,辗转来到这里,从此便世代定居。虽远离中原,但他们深深怀念周王朝鼎盛时期的和谐与稳定,便将这座山起名为大周山。同时,他们也认识到造成社会动荡和战争的原因是贫富不均,而贫富不均的主要原因是赋税的不均。他们幻想有朝一日能建立一个均贫富的理想社会,于是便将自己定居地起名为“赋均”,后因年代久远,口口相传便成了今天人们口中的“府均”了。
漫步在大周山的石林,手拿照相机的刘卫国忍不住这拍拍、那拍拍,恨不得将整个大周山石林的美景用镜头记录下来。“黄山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徽州人文和自然景观都极为丰富,但像大周山这样成熟的独具特质的石林景观还很少见。”刘卫国说,此前便几次来到黄山,对于黄山的风景人文多少也知道一些。大周山的石林不仅美在神奇自然,还因为它处于西递附近。充满神秘的徽派古村落、极富神秘色彩的大周山,整个景区被环抱在青山之中,加上石林对面的徽派民居,更显石林之美。
《福州日报》俞松:魂牵梦绕的地方
7月10日上午,合福高铁旅游媒体联盟采访团走进西递宏村进行采风。一扫连日来的阴雨天气,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美不胜收。
“徽州的西递、宏村是我一直想拍的景点,今天终于可以拍过瘾了!”这样的天气对于携带航拍装备的《福州日报》摄影记者俞松来说相当给力。一到西递,俞松就从车上搬出无人机,准备进行航拍。没过一会儿,俞松的无人机就飞上天空开始航拍了。在地面遥控无人机的手机屏幕上,无人机实时传回航拍画面,一会儿是村落与河流的远景,一会儿是小桥流水人家的近景。“美!实在是美,这里真是太美了!黟县西递、宏村景区是我一直魂牵梦绕的地方。做摄影记者十几年了,之前就看过不少西递、宏村的宣传片,一直都想自己来拍,这次终于圆梦了。”
当天下午,采访团一行来到休宁县的齐云山风景区。景区上空的风很大,对于航拍来说还是有风险的。“现在风这么大,能拍吗?”记者看到俞松带着器材爬上山顶,不免有点担心。“我试试吧,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点位。”一个小时后,俞记者的“小飞侠”航拍器盘旋在齐云山景区上空,拍下了白岳齐云的最美画卷。
当天傍晚,由于工作需要,俞松需提前赶回福州。在登车前,他看到以体现“古徽新韵、奇松迎客”为主题建设的黄山高铁北站,又忍不住拿出设备,拍下了黄山北站的雄伟场景。临行前,俞松对送行的本报记者殷元元说:“黄山真是太美了,这次的行程太紧了,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细细品味徽州之美!”
《铜都晨刊》杨竹青、《上饶日报》戚虹鸿:钟情古民居和特色小吃
7月10日和11日,媒体联盟记者相继采访了西递、宏村、唐模、呈坎四个古村落,被粉墙黛瓦、青石古道、徽州三雕牢牢吸引。《铜都晨刊》记者杨竹青和《上饶日报》记者戚虹鸿甚至在参观中留下了民宿客栈的联系方式,称有空要带家人一起来住上几天。
西递、宏村、唐模、呈坎各具特色,其中西递和宏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始建于南宋时期,是一座奇特的牛形水系古村落,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宏村形状惟妙惟肖,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中。
杨竹青介绍,铜陵是一座以铜著称的城市,“铜都”因铜得名,铜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铜文化还成为当地发展旅游的重要元素。自小生活在铜都,杨竹青很少能见到如此成群的徽派古建筑。在宏村时,她一个劲地自拍留影,赞叹“好漂亮”。
《上饶日报》记者戚虹鸿说,黄山与上饶相邻,两地均有名山,小时候家里也有西递和宏村这样的木质结构老房子,但年代没有这么久远,也没有如此大面积地保护下来。走进古民居,木质建筑散发出的芳香让她有一种回到老家的亲切感。“这里的气候、饮食习惯都与上饶相似,所以黄山是值得上饶市民前来旅游的。”戚虹鸿说,现在高铁通了,两地旅游更加方便了,回去后一定要告诉周围人黄山很美,希望他们到黄山来旅游。特别是宏村的民宿客栈很有特色,黄山在旅游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包装上有许多值得上饶学习的地方。
除钟情古民居外,杨竹青和戚虹鸿还爱上了黄山的烧饼、毛豆腐和臭鳜鱼。媒体联盟的同伴介绍,在7月9日晚入住黄山市后,她们便趁着月色闲逛屯溪老街,购买了黄山烧饼、品尝了毛豆腐。7月10日,一天的采访结束后大家都很疲劳,但她们仍未抵住烧饼的诱惑,回到酒店后,两人又打车去茶城买烧饼了。
《闽北日报》刘晖:茶叶和旅游完美结合
7月11日上午,当媒体联盟参观完坐落于徽州区的谢裕大茶文化展示中心后,不少媒体记者都给出了很高评价。《闽北日报》副总编辑刘晖对记者说:“茶文化是黄山另一张响亮的名片”。
在谢裕大茶文化展示中心二楼,媒体联盟的记者们一边品茶,一边与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谢一平闲话茶道。谢一平介绍,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徽州六大茶庄之首的谢裕大茶行,其创始人谢正安被称为“黄山毛峰之父”。茶行历经百年薪火相传,如今早已是全国著名的中华老字号,也是全国首家上市的茶企,出产的茶叶多次作为国礼茶赠送给外国元首。近年来,公司在注重茶叶品质与技术创新的同时,以弘扬徽茶文化为己任,先后投资建设了谢裕大茶叶博物馆、谢裕大唐模生态茶园、徽茶文化馆、中国民族茶文化展示中心等文化休闲相结合的项目,开启了安徽茶文化、茶旅游的先河。谢一平说:“作为公司今后发展方向,茶文化旅游扮演着重要角色,公司将致力于打造融观景、品尝、参与、购物于一体的茶文化主题旅游。”
听完谢一平的介绍,刘晖感慨,《闽北日报》所在地福建南平市也是一座茶文化悠久的旅游名城,当地的茶叶和武夷山一样远近驰名。如同黄山一样,武夷山也是世界双文化遗产地,坐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茶文化是南平的一张重要名片,也是黄山另一张享誉海内外的名片,我们两地的茶文化就和当地的历史人文一样,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历久弥香。”刘晖说,黄山市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都在中国十大名茶之列,而南平政和县的正山小种(白茶)、武夷岩茶(乌龙茶)也都非常出名,尤其在南平市的下梅古镇,万里茶道享誉海外。现在,黄山的旅游和茶叶都已很成熟了,如果能将茶叶和旅游完美结合,那将创造出不可想象的市场空间。
新闻推荐
□ 记者 许晟晨刊讯 7月20日晚,休宁县汪村镇小连口发生一起溺水意外,造成当地一名40来岁的男子丧生。20日晚11时30分前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电话称有人溺水,地...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