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红兴 记者 舒俊
抗日战争期间,虽身处后方,但休宁仍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侵犯。为保家卫国,休宁人民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和救亡运动。
据《休宁县志》记载: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休宁县内爱国人士、进步青年成立“休宁县各界抗敌后援会”,下设总务、指导、组织、训练、宣传5个股和侦察、宣传、运输、救护、募捐、慰劳、消防、纠察等工作团,在共产党员余华等人的帮助下,开展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工作。各乡镇先后建立“保家乡救国家”的民众组织,共募法币3499元、金首饰3件。此后,工、农、青、妇、工商界等团体也纷纷成立抗日组织,抗日宣传掀起高潮。1938年2月,休宁县战地服务团成立,6月5日成立休宁县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同年,县抗敌后援会三次改组,8月建立了县动员戡乱委员会;10月,月潭乡农民、妇女抗敌协会成立。1939年3月,共产党员余华主持成立了前锋抗敌剧团。
8年抗战路是艰苦的,国人对抗战胜利是渴望的。据休宁县石田村汪恒运老人的回忆(现已去世多年):1945年暑期,他当时刚高中毕业不久,在县城海阳北街县政府干训所参加由县政府主办的教师训练班培训。8月15日,一个看似普通而又难忘的日子。“全体学员吃罢晚饭,像往日一样围在昏黄的蜡烛下纳凉闲聊,约摸9点钟,突然从室外传来一阵又一阵尖利而急促的哨声,只听见值星官(值日人员)大喊‘紧急集合,紧急集合\’。值星官还未等我们整队全部完毕,就抑制不住兴奋地说道‘告诉大家一个最新的好消息,今天日本鬼子投降了,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了,今晚我们将举行大游行活动!\’话一出口,整个干训所一下子沸腾了。一会儿功夫,我们100多人便在值星官的带领下,冲上了北街,当时街上的百姓得知日本投降了,随即加入游行队伍,队伍越来越庞大,男女老少,各界人士都有,浩浩荡荡地从北街出北门,沿着城墙向西门进发。我们一边敲脸盆,一边一路高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并不时地大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声、歌声、脸盆声,仿佛一支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尽情地释放着中国人民所受的屈辱和抑郁,胜利与欢歌。西街上的居民被突如其来的口号声、欢呼声惊醒,得知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大家掌声如雷,有人拿来了锣鼓,有人打起了火把,也加入到游行大军中。不少店铺纷纷打开店门,点起灯笼,放起鞭炮,有的人送来茶水,免费提供给游行的人喝,我们的队伍就这样从西门涌向东门,从东门又汇向南门,将全城绕了个遍。”
那一夜,整个休宁城成了不夜城,到处是歌声、口号声、鞭炮声、欢笑声。全城父老激动得夜不能寐。游行结束,东方已经泛白,大家没有丝毫的倦意,又投入新一天的庆祝活动中。有的立即着手上街写标语、贴标语,有的在准备出庆祝抗战胜利的墙报,纷纷以各种形式来庆祝这中华民族永远自豪的一天。
新闻推荐
□ 李 垒晨刊讯 9月1日,笔者从休宁县安委会获悉,今年1到8月份,该县安全生产事故同比去年下降26%,工矿商贸企业未发生一起死亡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平稳向好。该县以...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