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端森
黄山市各级关工委的一批“五老”科技人员积极主动奉献余热,竭诚服务“三农”,并在实践中总结和创造了“关工助农”这一品牌,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黄山市乃至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品牌。
一、以上率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科教兴农组织网络。2008年市关工委科教兴农指导组成立后,各县、区也相继建立了这一组织。此后,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还顺势而为,抓了基层农科教组织建设,有力地保障了“关工助农”工作扎实推进。现在全市101个乡镇大都建立了科教兴农指导组,从事科教兴农人员3400余人,其中“五老”人员达430多人。尤为突出的是黄山区,不仅在各行政村建有关工委组织,而且有的村关工委还建了科教兴农工作队。目前该区、乡镇、村三级科教兴农组织达90多个,参加活动的骨干300余人。组织网络的健全,吸纳了一批老科技工作者,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加入到科教兴农队伍中。祁门县、黟县等地,分别由关工委牵头,建立了以主要涉农部门退休的科技人员为主体,吸收部分在职的农业科技人员参加,组成一个有老中青参与,新老技术人员融为一体的为农服务专家组。通过县、乡联动,重心下移,有效解决了“关工助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协同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提升青年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主要有以下形式:1.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2.加强青年科技培训;3.进行科技咨询活动;4.搭建网络信息平台。黄山区自“关工助农”以来,在郑声满主任的重视下,关工委共主办协办农村青年各类科技培训班894期,受训的青年农民和学生达7万多人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科教兴农方式创新。在深化农村青年科技教育中,他们“想青年所想”,借社会力量,构筑了两大信息平台,充分发挥黄山区“科技110”、“96800”信息平台作用,组织老专家和报告团成员通过上线服务,解答网上咨询520余次,发布农业科技信息和动态近四百余条。群众称这两大信息平台是“关工助农”的热线、指导农民增收的“富裕线”。休宁县关工委助推了“农技云”服务台,实现了农户与专家“一对一”的农技服务,全县培育村级农业科技示范户1330户。屯溪区关工委根据区情实际,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劳动力转移培训190多期,引导了青年农民在城市就业。祁门县关工委科教兴农指导组各成员单位,组织实施新型农民民生工程和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几年来有300多新农民(工)吃上“技能饭”,赢得职业农民发展的好前景。
三、协同农业部门培育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示范点,有效地发挥了典型带动与辐射作用。近几年来,各区县关工委先后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联系点达70多个(含村关工委)。通过实验与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黄山区三级关工委都建立了工作联系点。成立于2012年的“黄山区金沃野瓜蒌生产合作社”,涵盖了两个乡镇农户的瓜蒌种植。在区关工委老科技人员胡晓桠定期指导下,该合作社现在生产规模扩大到600多亩,种植农户500户,全部实现订单收购,市场潜力很大,为农民增收效果明显。龙门乡实施“关工助农”工程后的第五年,茶叶总产量已达120吨,产值4500万元,分别提高了3倍与6倍。黟县碧阳镇横岗村科技示范户王光宇,在农委关工委指导下,流转了50亩耕地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基地,去年年产芦笋70吨,收入达50多万元。
四、充分发挥广大“五老”作用,为科技兴农增添新光彩。在培养青年农民,帮助青年农民致富奔小康发挥着不可代替的独特作用。黄山区关工委副主任李杰生同志,为太平猴魁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原产地保护、猴魁国家标准申报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年已古稀,每年仍然活跃在基层,有时一蹲就是一、二个月,亲自指导茶叶生产管理和加工,深受地方领导、茶商和茶农的热烈欢迎。黄山区农委退休高级农艺师陈昌机是杂交稻专家,多年来对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大田试验,去年撰写论文《皖南山区再生稻生产发展栽培技术模式研究》发表于安徽老科协杂志。又如,该区农委老科技工作者谢世荣、胡晓桠、洪向燮等老同志,每年下基层数十次,直接到乡镇、村和田间地头,抓青年农民的培训辅导。歙县关工委副主任王德祺和几位老同志通过调研,就歙县茶叶品牌整合提出了多项有参考价值的建议。还有吴宗政、毕小卫等 “五老”科技人员,热心扑在农业科技推广上。徽州区农委退休干部曹玉春无偿向档案馆捐赠其所保管的“紫霞峰贡茶”相关史料,为弘扬该区茶文化作出积极贡献。祁门县关工委科教兴农指导组近四年来为关工助农编辑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汇编》、《青年农民创业风采》一、二、三辑等四本书,为青年农民送政策、送科技、送榜样。该县退休教师余庭芳75岁,在他家乡村民组创办果树协会,有104个农户加入,引种桃、李、枣、杨梅等果树种植,共计1000余亩,几年来已为会员增加了40多万元收入。黟县关工委主任余重阳,也是老科技工作者,他带领科教兴农指导组,前年调研新型农民培训情况,去年调研创业农民情况,今年调研家庭农场情况,让关工助农实实在在为党委、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助手。该县关工委科教组成员胡世昌退休后,热心科教兴农,近两年来培训青年农民500多人次,还编写了“油菜生产现状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超级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培训教材,深受农民欢迎。屯溪区植保站农艺师汪云华退休后,被邀请高产示范片创建和病虫测报等项目,向各镇农技人员和青年农民指导病虫害防治技术。休宁县五城镇关工委老科技人员黄十斤,从农户手中流转了水田238亩,建立了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并成立了36户种粮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粮油规模化生产等等,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新闻推荐
休宁县“机关党建工作示范点”和“党员先锋岗”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总体要求,强化先进典型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责任意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休宁县直机关工委在县直机关基层党组织中开展“机关党建工作示范点”和...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