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有数不胜数的自然风光,还有那独具特色的建筑景观,以其特有的美感和魅力让人叹为观止,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也许是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对古廊桥有种特殊的情感,这种桥与廊屋完善结合的建筑,使我陶然入醉。拱北古廊桥就是这么一个让人百看不厌的去处。
从休宁县城出发,沿205国道一路北上,大约十公里路程便到了岭下村。这是一个很小的山村,一幢幢白墙黛瓦徽派民房散落其间,在青山怀抱中显得格外安详静谧。站在公路坡岭茶园的观景台上极目望去,映入眼帘最美的,非古廊桥莫属了。廊桥静卧在浃溪河上,古色古香,雅致静美。坡道弯道邻近茶园的一片空地,被建成了一个小型停车场,茶园边建起了一个观景台,给过往游客停车和观赏廊桥带来了便利。
一条平坦的水泥路横穿茶园,直通古廊桥。茶园与夹溪河之间是一片空旷的田园,村民在田里种上了菊花,翠绿的菊花苗,整齐划一地排着列队,如律动的诗行。
拱北古廊桥长70余米,五墩四孔,是安徽省尚存的最长古廊桥。桥墩用青石砌筑,桥上有遮风避雨的廊屋,屋顶全部用青瓦铺成,每个石墩两侧砌筑了马头墙。屋檐采用带弧线的弓型设计,那曲美的线条,如少女婀娜妩媚的身姿。精心修复过的石缝雪白的线条,镶嵌在黑褐色的石块之间,格外的赏心悦目。
桥西与桥东拱形的门洞上方各有“拱北桥”、“依然拱北”石刻行书,字体清秀隽美。进入廊桥,左侧立有一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整座廊桥南北通透,桥面用宽厚的木板铺就,廊屋内密密匝匝的木柱与椽梁纵横相接,两边除桥墩处砌筑的扇形、梅花形等窗户外,其余全是木质扇窗。紧邻窗户的桥两侧安了美人靠,供行人憩息。倚在美人靠上,透过古朴典雅的窗户,看窗外的青山绿水、村庄田园,蓝天云彩,如画美景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拱北古廊桥见证过战争的硝烟,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曾在此厮杀;1934年冬方志敏率红军抗日先遣队路过,曾在桥上夜宿。数百年来,古廊桥历经风霜雨雪侵蚀,多次被山洪冲毁,先后多次重建修复,至今依然保持着廊桥原有的古朴典雅的独特徽派建筑风貌。
我亲近拱北古廊桥已经很多次了,认为夏天去看古廊桥是最美的。夏日的夹溪河水丰盈,清澈碧透,一路轻吟浅唱南下,村童鸭子尽情惬意地在河里游戏,清晨黄昏村妇在河中浣洗。船形的桥墩、黛色的瓦,粉白的墙,古色古香的古廊桥,倒映在碧水中,与蓝天白云青山草木融为一体,构成一幅诱人的诗情画卷。看廊桥雅姿倩影美景,听河水潺潺流淌,此情此景溢于言表,美不可言。观赏着古色古香的古廊桥里,吹着清凉的徐徐河风,感受着廊桥美景,没了盛夏的炎热,只有透心彻腑的清凉与舒爽。如逢雨天,透过丝丝雨帘,氤氲的云雾在山峦间弥漫飘荡,忽近忽远,将古廊桥笼罩其中,变得更加神秘迷人。一场酥雨之后,满目的青翠欲滴,古廊桥宛如洗浴后的古典娉婷处子,更加妩媚动人。
不论是山花烂漫的暖春,还是雪花纷飞的冬日,不论是山青水绿的夏天,还是万木尽染的深秋,拱北古廊桥那古色古香的韵味依然如故,呈现给我们的独特四季美景,让人百看不厌。
每次看古廊桥都会遇到三三两两的过往游客在廊桥上游玩。徜徉在廊桥和山水田园之间,让廊桥美景带走疲惫与烦忧,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屯黄公路建成后,以往行人络绎不绝的拱北古廊桥显得有些冷清,只有附近的村民和游客偶尔光顾。廊桥这种廊屋与桥合二为一的杰作,不知为多少过往行人游客留宿,遮风挡雨,提供着旅途便利,此外,一定还承载着许多酸甜苦辣浪漫美丽的故事,带给人一种无尽的感触与遐思。
新闻推荐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到乡村踏青赏花的人越来越多。景致虽美,但也有一些不文明、不和谐的音符。2月28日,适逢周日,笔者在休宁县溪口镇某村率水河河滩边草坪上看到,或一家老少,或同学好友,人有数百...
休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休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