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休宁新闻 > 正文

从一份《通知》看建国初期“屯绿”加工和外销情况

来源:黄山晨刊 2016-02-23 18:39   https://www.yybnet.net/

□ 鲍飞立

这是一份64年前即1952年7月11日,公文编号为“屯产(52)字第3442号”,由“中国茶叶公司皖南分公司”以“最速件”形式下发给所属“屯溪、歙县茶厂、各加工厂、各代制厂”的正规通知文件,是笔者日前在藏友刘百林家中看到的。主要事由是要求所属各茶叶机器和手工加工厂(含代制厂),“切实彻底纠正”在“审评各厂绿茶情形及品质上所生问题”。该文件系由蓝色铅字打字机打印在一张很薄的黄色毛边纸上,且文字是从右到左竖向排列。虽年代久远,但字迹仍很清晰,另还附有用毛笔写在署名为“中国茶叶公司皖南分公司文稿”的黄底红格竖排毛边纸上的该“通知”文件底稿一份(共6页并盖有领导与拟稿人印章)及写在一张小毛边纸上下发给各厂的、共29个单位的详细名单一份。

徽州种茶历史悠久,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就有“歙州产茶”的记载。徽州绿茶分炒青和烘青,以炒青为主。明末始制炒青,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开始外销,徽州府辖歙县、休宁和婺源等县及毗邻的浙、赣边界地区生产的炒青绿茶,大多集中在当时的休宁县屯溪镇精制加工、转运出口,遂名“屯绿”(即英文所称“屯溪茶”)。“屯绿”以叶绿、汤清、香醇、味厚构成“四绝”,与“祁红”一起享誉四海,畅销五洲。屯溪茶市日渐兴隆,茶号林立,清末民初为“屯绿”外销鼎盛时期。屯溪也赢得“茶城”之誉,号称“茶务都会”(据《清史稿·地理志》)。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朝廷在屯溪设“皖南茶厘总局”,派员负责征收茶税;国民党政府则于民国28年(1939年)3月在屯溪设“安徽省茶叶管理处”,掌管茶叶产、运、销。民国30年(1941年)5月,中国茶叶公司到屯溪接管“屯绿”、“祁红”统制工作。1949年4月屯溪解放,“皖南贸易公司”所属土产公司接管了国民党政府所设的茶厂。1950年1月,“中国茶叶公司屯溪支公司”(不久改称“中国茶叶公司皖南分公司”,后迁合肥改称“安徽省茶叶公司”)成立,负责经营“屯绿”与“祁红”内、外销售业务,在屯溪、歙县、祁门建立茶厂,精制绿、红茶,统一调往上海口岸出口。“屯绿”外销全部由国营公司经营,主要销往“老大哥”苏联、摩洛哥、沙特、法国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家特别扩大对苏联的茶叶出口。1951年至1959年间,苏联茶叶专家或考察团曾先后5次来屯溪茶厂参观,考察“屯绿”制作工艺并提出分级制茶、分段拌和与降温减速等改进意见。内销则以私营为主,国营公司对市场进行调剂。

“屯绿”的加工精制工艺在清末民初时期为全国绿茶之最。屯溪特别集中,为国内任何茶区所未有,年产占“屯绿”总数大半,“屯绿”的花色品种较多,生产工艺繁琐。依茶的形质分为四大类,眉茶是其主体。它的手工精制主要工艺流程分为烚炒、筛分、簸撼、着色、拣择等五道工序,然后再匀堆、装箱密封,使其在长途运输中不易损坏并保持原香味,防止霉变。解放初,屯溪私人开设的茶号接受国家委托加工。1949年9月,“中国茶叶公司皖南分公司屯溪中心茶厂(精制加工茶厂)”在屯溪柏树街(今“新柏家园”小区)创建,1950年10月1日投产,下设一个机器加工厂和三个手工加工厂,逐步以全程机械化生产取代手工操作,并委托屯溪的九家私营老茶号“怡新祥”、“万隆”、“群力”等加工。屯溪1950年尚有私营茶号(厂)23家,[据1990年版《屯溪市志》“第五章 屯绿”之“第四节 加工”部分中(第142页)载有的“1950年屯溪市外销茶厂(号)一览表”。]1951年后,私营茶号(厂)基本都替国营屯溪茶厂加工了。同时还负责祁门茶厂、歙县茶厂的业务领导。

该厂系当时安徽省最先使用机械制茶工艺的国营企业(上世纪七十年代实现精制机械化),继承“屯绿”精制特有的传统工艺,废除着色、上光等陋习,把“屯绿”精制工艺提高到科学化、规范化的水平。每年精制出口绿茶占全省的1/6,年加工能力为3500~4500吨,设备较为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上世纪50年代对照销往苏联的标准样精制加工,上世纪70年代开始对照贸易标准样精制加工,分别制成特珍、珍眉、雨茶、特贡、贡熙、针眉、秀眉、绿片8个花色品种、18个不同级别的外销“屯绿”。另还生产茉莉花茶和内销素坯。1960年,该厂更名为“安徽省屯溪茶厂”,为屯溪唯一精制茶叶加工企业。该厂生产的“特珍一级”和“珍眉一级”外形似眉、条索匀整、色泽绿润、滋味醇厚、汤色明亮,堪为珍品。“特珍一级”于1981年荣获国家银质奖;与“珍眉一级”一起于1985年、1990年两次双获国家银质奖。“屯绿”于1988年9月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27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上荣获银质奖。建厂以来,多次接待国内外专家、学者与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厂参观、视察。1965年6月8日,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在董必武同志陪同下莅临参观。

从当年的此份《通知》可看出,政府设立的“中茶公司”工作制度完备、工作责任性很强,业务谙熟,对下属各加工厂的生产质量标准要求很严,绝不马虎,并逐个对各个“机器厂”和“手工厂”送来的样茶分别指出其“存在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例如“(一)屯溪黎阳手工厂二批‘港\’字珍眉八一件,条索粗松,二黄筋片太多,下段茶不干净,品质低于下级标准茶样。改进意见:紧门筛缩小,下身茶多上扇,黄筋要做得小,做得硬,并用筛抖下筋上撼,子口的紧门筛要缩小。(二)(1)歙县机器厂二批‘蚕\’字特珍一二七件,条索细紧而匀齐,有光泽,在制工方面较屯溪机器厂为佳。评为珍眉中上级。(2)歙县机器厂二批‘蚊\’字珍眉四五六件,条索粗松而扁,筋梗多,下段茶未做净,评为珍眉中下级。改进意见:精制上关系,因提高做特珍,致影响到珍眉的规格降低,应力求纠正。”并在文件最后强调:“各厂在加工品质上所发生的问题,普遍多不够标准样茶之标准,若不及时力求改进,影响交苏任务至为严重。因此,希各厂负责同志特别重视,深入检查,以发掘加工上的缺点发生的原因,并切实彻底纠正。”

从中也可看出,当年把外销苏联“屯绿”茶叶这一国际贸易经营业务是当作大事来对待的,工作抓得紧而到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那个年代很正常,如今却已成为人们淡忘已久的往事了。此份《通知》文件可算是一件有一定历史意义和专业价值的“档案”,具有保存和参考作用。

新闻推荐

璜川:一个诗意却渐渐老去的村庄

□ 记者 程向阳 汪悦 文/摄核心提示:黄山市正在大力建设美丽乡村,一些乡村美起来了、富起来了,但也有一些村空心化程度较严重。近日,记者走进休宁和歙县等乡村,感受城市...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一份《通知》看建国初期“屯绿”加工和外销情况)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