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迎春节□ 记者 冯劼 舒俊 文/摄
核心提示:年夜饭在中国人传统概念中意味着阖家团圆,记住乡愁的味道,一年的奔波和忙碌似乎只有在年三十这天能得到尽情释放。和家人在一起,品尝着熟悉的家乡菜肴,幸福感油然而生。为此,记者探访不同人群,了解他们与年夜饭的故事。
1
乡村年夜饭:传统与时尚结合
现在随着外出务工人群增多,平时寂静的村庄会在年三十后变得热闹和喜庆,乡村里的年夜饭别有一番滋味。
这段时间,休宁县五城镇五城村村民詹丽丽家格外忙碌,灌香肠、包粽子、做米糕、腌火腿、打糍粑,早早就开始准备春节期间的食品,不仅仅只为了一顿年夜饭。詹丽丽的儿子、媳妇都在杭州打工,每年只有在春节才回来团聚;她的大孙女已读大四,即将毕业。今年,她和老伴很早就开始张罗备年货,就等着儿子、媳妇回来。
詹丽丽的孙女李婷是个90后的乖巧姑娘,放假回家后就帮着爷爷奶奶干活。在李婷记忆中,儿时充满乐趣。她在外读大学后最想念的就是家乡菜,确切地说是奶奶的拿手家常菜。当地菜肴以粉蒸菜居多,米粉肉、米粉茄子、糖醋排骨、粉蒸圆子等都是婷婷的最爱。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了,这些小时候只有年三十才能吃到的美味佳肴平时在家就能享用,詹丽丽也总是会变着花样做给孙女吃。
今年的年夜饭,詹丽丽和老伴盘算着做16道菜。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不但要吃好,还要吃得营养、健康,除了一些传统菜品要保留,比如红烧鲤鱼、红烧排骨、粉蒸肉、板栗烧鸡外,还会加一些诸如山药炒木耳、香菇烧笋干类养生菜。
2
城市年夜饭:丰盛且多元化
如今,城市里的居民,年长的还热衷于自己准备年夜饭,而年轻的一代动手能力相对弱一些,在年夜饭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多元化。
年过七旬的市民李晓华在半个月前就准备从年三十到初一的饭菜了:香肠很早就灌好,三十晚的时候能吃现成的;鸡鸭鱼肉都已买好,部分腌制,其余的冻在冰箱里,留着年三十当天再炖或炒制。“我小时候物资很匮乏,只有过年了才能吃上一顿相对丰盛的菜肴。现在生活越来越富裕,很多年轻人都不爱吃荤菜,但是我们按照老的习俗,还是会以荤菜为主,作为年夜饭的必备菜品。”李晓华说,她的家人都爱吃她做的饭菜。现在,因为孙辈们爱吃海鲜,她也会烧一些,看到网上有一些新鲜菜品,她也会参考着做,只要孩子们喜欢就好。她算了一下,差不多三十晚的时候会准备20道菜,从皮蛋、卤牛肉、香肠、花生米等冷盘开始,再到几个炖菜,最后是炒菜。每次她都会和老伴用笔写下来,现在原材料已经备得差不多了,到时买些蔬菜就行。丰盛、有序,这是她对年夜饭品质的要求。
市民朱爱萍是一名80后,原本她准备提前到饭店预定年夜饭,但又觉得还是应该自己准备比较有过年的味道。可平时工作忙碌,很少下厨,于是她想到去超市买半成品或熟食回来装盘。“我的母亲、姥姥都是自己下厨,年三十的时候做出一大桌饭菜。但是现在我们选择的余地多了,自己可以做几道,其它的就去超市买。家人团聚在一起,心意到了就好。”她觉得,自己对年夜饭的要求不高,也不太挑食,平时经常去吃一些西餐或是料理之类的,今年会尝试着煎牛排,做一份沙拉,再做些紫菜包饭。当然,饺子也是一定要包的。她看到很多创新的包饺子方法,可以包出各种颜色的饺子。她还准备让自己的孩子也一起动手,大家都参与到年夜饭的制作中,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也会格外开心。
3
留学生年夜饭:想念家中的年味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所有节日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日。由于种种原因,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却不能如愿与家人团聚,这个新年他们又会如何度过?小年夜前夕,记者联系到远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中国留学生晓洁。
晓洁是屯溪人,今年刚满20岁,去年8月独自远赴大洋彼岸求学。她所在的大学在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小镇,离市区较远,中国留学生也不是很多。中国人在外国过春节的方式有所不同,有些人会齐聚一堂举办春晚,也有人相约去热闹的市区逛逛,有人干脆就不过节。在异国他乡,一个人过春节难免孤单。一想到今年春节不能和家人一起度过,晓洁表面上并没表现出来什么,但内心还是有些沮丧。“这段时间和她交流,我都会尽可能地避免谈及这个话题,怕影响她的情绪。长这么大,她还是第一次在外过春节,也不知道她会不会适应。”晓洁的母亲汪女士语气中带着不舍和担心。
因为赶在过年前回了一趟屯溪的家,晓洁先在中国过了美国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然后又将在美国度过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春节,在两个国家互相感受对方的节日也算是一种奇妙的经历。说到除夕夜的打算,晓洁表示:“暂时还没什么打算,不过应该会和中国留学生一起过。”看春晚可以说是海外华人大年三十的“必修课”,晓洁也不例外,“室友有电视,可以一起看,不知道能不能搜到中央电视台。不过好在有网络,看直播还是可以的。”因为时差相差13个小时,晓洁表示会提前跟家人通过QQ、手机视频等方式拜年送祝福。晓洁告诉记者,她最想念的还是家里过年的味道,有好吃的菜、香香的饺子以及她的亲人。
4
福利院年夜饭:温情、快乐迎新年
这些天,福利院里特别喜庆,老人和儿童自己动手,挂灯笼、贴春联,院里还给老人、孩子买了过年的新衣服,准备了“压岁钱”,传统习俗一个不少,让人提前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
春节临近,屯溪区社会福利院在做着各项节前准备工作。记者了解到,这里以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为主体,缺少亲人的他们以福利院为家。为使院民感受到喜庆气氛,福利院还成立物资筹备采购、安全防护巡查、卫生监查督导、后勤保障服务、突发事件应急五个特别行动小组,保证每位院民有合体的“一身新”,有糖果、有火烤、有肉吃、有茶喝。
福利院还开展“新年新期待”活动,让每位院民说出心中所想。可可(化名)是一位孤残儿童,就读于市特校,从小患有脑瘫疾病的她期待新的一年里可以学到更多知识,这样就可以和两个孤儿哥哥一起上小学了;去年领了结婚证的孤寡老人齐国荣和新婚妻子胡秋红期待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和谐美满。
“三十晚中餐:红烧鳜鱼、土鸡汤、干笋肉丝、油冬青、冬瓜汤,晚餐:水饺;初一早餐:银耳汤、鸡蛋、包子……”福利院的“春节食谱”已经排好,还将与韵味妈妈、黎阳街社区老年大学等单位共同开展以“爱心、感恩、健康、幸福”为主题的春节联欢活动,以此丰富院民的精神生活。
在春节阖家团圆之际,福利院一线护理员为让老人和儿童过一个温馨年,舍掉自己难得的假期,坚持在一线,时刻照顾有需要的院民。院负责人宣立军则放弃回老家祁门陪伴家人和即将面临中考的女儿,年三十与院民一起吃年夜饭。他说:“我们都有老去的一天,福利院全体职工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坚守岗位。”宣立军为自己是一名民政人而自豪,他喜欢自己从事的工作,看着老人健康,孩子露出幸福笑脸,他就觉得这样的年很幸福。
5
坚守者年夜饭:特殊也不乏温馨
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特殊群体,春节期间需要坚守岗位,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他们的年夜饭又将是什么滋味?
在驻军某部警卫连,记者看到官兵们除了日常训练之外,已经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春节汇演做准备。马成龙是该连队的一名班长,从2011年入伍至今从未和家人一起过一个春节,今年依然需要坚守在执勤岗位上。“想家是一定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是春节这样的节日,非常希望能在父母身边陪伴。但是部队更需要我们坚守,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时刻也能感受到来自军营和集体的温暖。”他说,现在连队里已经采购了一些年货,年三十的时候会将宿舍装点一新,让留守的他们有一种家的感觉。在部队即将度过第五个春节,马成龙回忆往年的年三十感慨,是充实而忙碌。“在年三十的晚上聚餐吃年夜饭,饭菜会比平时丰富。吃完饭之后,大家还会一起包饺子,气氛非常好。”马成龙表示,大家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聚在一起包饺子,一下子就把气氛点燃了。他的老家在辽宁大连,在他看来,北方人有吃饺子过春节的习俗,在部队里依然可以感受到这份温馨和感动。
在黄山市重点工程黄山中路(百大至跃进路口段)人防商业步行街项目建设的施工现场,记者见到正在忙碌着的唐光文。由于春节前工程赶工,他和其他工友们都争分夺秒地投入工作。唐光文的老家在广东化州,从事建筑行业20多年,已经习惯了这种走南闯北的生活。今年在小年这天,项目建设方黄山市凯驰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将全体工程人员聚在一起,提前吃了一个热闹的团圆饭。今年春节,唐光文作为项目建设方中的一员留守在这里,不能回家过年,年夜饭对他来说已没太多概念。“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年夜饭只要多几个小菜,我就觉得很丰盛了。”他说今年会和留守的同事一起,简单地做几个菜,比平时丰盛一些就好了。
临近春节,对于黄山大润发超市客服部经理张玉霞来说工作量比平时又增加了很多,因为采购年货的市民更多了。这段时间,每天超市的营业时间从原来的8点至22点,变成7点半到22点半。在大润发超市工作的5年间,她从来没有在年三十的时候回家和家人一起完完整整地吃上一顿年夜饭。“年三十,我们会提前结束营业时间,今年安排到18点结束。但是我负责的工作比较多,基本上要等到所有员工都回去,我是最后几个离开的。到家,家人已经吃完了,但会给我留饭。”张玉霞的记忆中,这几年春节,年夜饭都是很晚才吃上。家人对她的工作很支持,如果回去早一些,他们会边吃边等,回去太晚了就给她留饭。
新闻推荐
□ 记者 姚大盛晨刊讯 2月1日,休宁县榆村乡的村民周师傅将一面绣有“尽职尽责 热心为民”字样的锦旗,送到辖区东临溪派出所,以表达对民警为了自己养女辗转取证...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