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永海
金佛山位于休宁县城北部,相传,古代有人在山中掘地时,发现有金气从地底下翻涌而出,得名金佛山。早年间山中有古刹名曰金佛寺,据记载在唐宋年间金佛寺中香火连绵不绝。
我最先听闻金佛山却是因为山中的梅花。每年冬春相交之际,金佛山脚下的山坳之中万株梅花竞相绽放,繁花似锦,绵延数里,蔚为壮观!寂静的山中各色梅花向世人传递早春的讯息。因而踏雪赏梅成为了海阳的一大景观,吸引了周边游客纷至沓来。
从县城海阳向北拐入屯黄公路往北约十里地,至琅王斯村桥头,再向东三里是富财村,就到了金佛山脚下。金佛山不高,海拔六百余米。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但现如今的金佛山却是“因梅扬名”。
记不清是哪一年春天了,与妻一同前往赏梅,梅花开得正是繁盛时,虽没有皑皑白雪映衬,但初春暖阳照耀下的梅林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在同山下种梅农家交谈得知,这梅花最先由山中金佛寺移植而来,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终成这片梅林,山中金佛寺遗址旁还存有几百年的古梅树。于是妻与我约定要同爬金佛山揽胜金佛寺,一睹古梅树的芳容。
三年前第一次探访金佛寺因故无功而返,心中生有些许遗憾。再登金佛山探秘金佛寺的愿望一直萦绕在心头,不曾忘却。
听说,重修金佛寺的浩大工程即将破土动工。今年清明假期,难得有一个清闲的日子,我们一家仨人稍作准备再次向金佛山进发,目标就是金佛寺遗址。
此时,富财村山坳中的梅花已凋零,梅树已是枝繁叶茂了,路旁几位采茶人正在采摘今年的头季新茶。
从山脚至金佛山的山路已被开拓过,布满路面的碎石松散加之还有坡度,在上面行走较为艰难,我与儿子几次滑倒。再往上还是原来陡峭的山路,青石台阶,但路边杂草灌木显然被清理过,宽敞好走了许多。
清理过的山路也成为我们指引路标,前行约三四里地过第一片茶园再有一块茶地,山路右拐,是狭窄但结实的土石路面,间或有石阶,左拐右折,弯曲盘旋,这是不是传说当中上金佛寺的“十八折”呢?我在心默数着弯折,过第五个折我们坐下稍作休憩。也许是过了赏梅的季节,山中真是静幽,上山时居然没有碰到一个行人,没有潺潺的水声,不时能听闻阵阵林涛和间或的鸟鸣。
暮春时节,山路两旁满眼都是绿。嫩绿、浅绿、深绿、墨绿漫山遍野绵延铺张开来,山花点缀期间,春光无限。山野中都是乔木,虽算不上高大,但却直立挺拔。我想,这很符合金佛山的气质,深山古刹如沿途是翠竹林立则显得秀气了些,如盖绿荫下茂密林木则彰显金佛寺的静幽与神秘。万绿丛中不时有映山红迎面扑来,浅绿的嫩叶衬托着腥红的花朵,在这寂寞的山野热闹地绽放。“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美丽的杜鹃在这幽静的深山喧闹着,把这寂寞的春色尽情挥舞。不时有阵阵暗香袭来,仔细寻觅,原来是从野山桂的枝头传来,繁密的白花摇曳在春风中,肆意地吐露着属于她的芬芳。
走着,看着,体味着,思忖着。我已忘记走过了几道折。不知不觉间拐进了一片开阔地,我想应该就是金佛古寺遗址吧!正如清代休宁人邵亮工在《金佛山记》中所记载的“巅之上,平壤一方,周边二十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十几株零落分布却粗壮苍劲的古梅树,过了花期的梅树发出了新绿,枝繁叶茂,春意盎然。寺庙僧舍已荡然无存,甚至连残垣断壁也难以找寻。走近,发现古梅树下横着一块莲花祥云浮雕红麻石板,印证了这里曾经是座寺庙。
在庙址前石墩上静坐,却发出了思古之幽情。二百多年前的古刹,深山密林,暮鼓晨钟,僧侣们开荒耕种,自食其力;研习经文,参禅悟道;看季节轮回,看日落月升。难怪乎寺院中红墙外遍植梅树,与周边山野的修竹劲松不是有着同工之妙吗?
妻子唤我过去挖竹笋。我却看到后山上砌得整齐的青石塝边的茶树已抽出了新芽。“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千百年来,金佛山与松萝山相对峙。这可能就是当时僧人待客的好茶了。摘一叶新芽放入口中,一股浓郁的茶香在嘴中弥散开来,可我能品味出当时的意境吗?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心中却有了莫名的感慨!
《金佛山记》中提到如逢雨季,能闻飞瀑。仔细寻觅,辗转前行,见有饮水管,附近定有水源了。峰回路转,一线清泉挂在山间,雨量丰沛时,流泉飞瀑定会气势磅礴。眺望着对面山中的松林,遥想当年来深山古刹静心修学的学子,枕着松涛闻听瀑鸣安然入眠是多美妙的事啊!
太阳当空时,儿子催促着我们尽快下山。是啊!在喧嚣当中长大的他怎么能体会到这深山幽静的妙处呢?
我摩挲古梅依依惜别,回望驻足停留,把寂寞的古梅、古庙遗迹以及周遭环境收入我的镜头内,算是记取金佛山在这喧嚣中的幽静吧!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从6月3日起,黄山市百兆以下电信光网用户可陆续享受免费提速至百兆光速宽带体验3个月,这也意味着,黄山市将又有9万户电信用户从中受益。这是记者6月2日从市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和中...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