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卫国
5月19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六个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是根据明代《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来确定的,今年恰逢徐霞客登临齐云山400周年。为纪念这位旅行大家,我有幸加入了“寻迹齐云山霞客之旅”团队,追寻着徐霞客的足迹,穿越到400年前他曾游览的齐云山古道,思绪也随之一起飞扬。
400年前的农历1616年正月二十六,正值雪天,他从徽之休宁出发,沿溪西行至南渡过桥,依山麓到白岳山下的岩脚,而后登山。游览全山历时一个星期,之后便前往黄山考察观光,这些在《徐霞客游记》有记载。我们一行沿着他的足迹从休宁到南渡下车,我们特别想看看游记中记录的南渡桥和通往齐云山脚的古驿道。400年前,休宁到齐云山是没有陆路交通的,不过那个年代,横江段的水陆交通发达,渔亭、东亭、万安都有较大的码头,沿江的渡口也很多。S326慈张线的开通只是近代的事。在南渡,有两个大桥,一座是老桥,该桥建于明弘治年间,有500多年的历史,比齐云山的登封桥年代还久远,当时的老桥两端设有台阶,车子是不能直通的,解放后经改造老桥成了休宁县城通往溪口的交通要道,直到新桥建成后,老桥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另一座是新桥,前两年建黄祁景高速公路,为保护老桥而新建的。显然他走的是老桥,不过从当时的交通来看,他在经过此地时还应经过南渡村中的一个小石拱桥,但该拱桥在前两年因民宅拆迁改造被毁了。南渡桥另一端山脚的古驿道还是存在的,一直通到现今的塘头、岩脚村,只是石板路上的石板“飞”了,变成了通村组的水泥路,这里历史的痕迹并不多……
徐霞客当年游齐云山前后七日,足迹遍及现在齐云山四大景区。从九里登山古道过天门上月华街,然后从紫云关下到里渠口,到珰金街,再沿紫溪河到石桥岩,而后上大小龙井、棋盘石、观音岩、楼上楼,再由五老峰回到月华街,路途很多,这一圈上下少说也有130多华里,也不像有今天这样通畅的旅游步道。当时的齐云山信徒很多,香火很旺,各景点之间是有道路相连的,内部交通很通畅,不然徐霞客也不可能在一个崇山峻岭中另辟出一条新路来自由地行走。可在今天,当年的那些古道,有相当部分已经是连飞鸟走兽也无法通行,特别是从云岩湖、石桥岩、大小龙井到棋盘石、观音岩这一段路,因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云岩湖水库,阻断了山路交通。齐云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发旅游以来,似乎就没听说有人走过,显然此路早已让原本良好的自然生态给“封锁”,唯有在《齐云山志》中尚有记载,看样子只有等到齐云山旅游大开发时才能重见天日。
此次登山并没有沿着岩脚走九里登山道上山,而是从东亭村的坞溪直上,有意选择走观音观、楼上楼回月华街,再上方腊寨、紫云关这一段。因为这些古道在上世纪90年代开发楼上楼时,曾经整修过,保存尚为完好,便于大家行走,沿途的古迹多,看点多,景观也好,特别是观音岩、仙人挂画、楼上楼等区域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存、宗教文物、还有很多神奇迷离的幽洞、传说……也是徐霞客游记中重点记述的。一趟下来,大家走了30多华里,这对于平时不太运动的知青、文青,还有几位年长者来说,也算是为难了,西街女子走得腿发软,边边女士走得脚抽筋。一路走来,古道上呈现给大家的却是惊喜不断,惊叹连连,不知不觉地都全程坚持下来,个个直言这一趟400年的穿越和追寻让大家累并快乐着。
齐云山是美的,徐霞客喜欢上了这座山。这位旅游大家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不辞辛劳,遍游无数的祖国大好河山,但他一生中二度重游的历史名山,只有天台、雁荡、黄山和齐云四座,可见徐霞客对齐云山情感很不一般。或许因为第一次登山时遇雪,未能尽兴,亦或许第一次登山时,在夜宿榔梅庵与道士等挑灯促膝交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年后的1618农历八月,徐霞客再次登临齐云,数日后又沿两年前所走路线,尽管这一次游览齐云山没有留下游记,但在第二次游览黄山写《游黄山日记》的开篇中却有记载:戊午九月初三日,出白岳榔梅庵,至桃源桥。从小桥右下,陡甚,即旧向黄山路也……。两年的时间里,他从江阴慕名来徽州先后二上齐云山和黄山,这至少说明在他的心目中,此二山是同等重要的。
古时的白岳与黄山如同兄弟山、姊妹山,是齐名的。再从大文毫汤显祖的“欲识金银器,多从黄白游”,黄宾虹的“家住黄山白岳间”不难看出,古徽州黄山白岳的名声是非常显赫的,足以让徽州人引以为傲,文人骚客纷纷慕名前往。也许由于齐云山是一方道教圣地的原因,甚至可以认为齐云山的出名比黄山还要早些,甚至当时的名气比黄山还要大些。在徐霞客登临齐云山100年前的明嘉靖年间,因嘉靖皇帝派天官登临齐云山求子应验后,拨付官银赐建玄天太素宫,并免除古徽州三年徭役和赋税,以示庆贺,这种影响力是巨大的,之后的齐云山一度成为六大皇家道场之一,香客云集,日达三千众,并成就了四大道教名山之气象。再者,从齐云山上数以千万计的古代摩崖石刻可以看出,文人骚客们都在风景名胜留下众多的墨宝,石刻大多是明代的,年代最远的是北宋大观年间的,还有那石桥岩处,早在唐代就建有石门寺,有了佛教香火。
时过境迁,今日的黄山已经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地,而齐云山似乎与历史的地位太不相称。齐云山的石刻艺术,原生态的道家村落等深储了文化的种子。
文化是灵魂,一座有灵魂的山是有生气的,是能够永久传承的。
新闻推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时下,休宁县盐铺村荷花盛开,紫的、粉的、白的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艳美丽。清风徐来,荷香扑面,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图为游客在观赏荷花。...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