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汪村镇石屋坑村是红色老区,也是一个声名鹊起的旅游景点。在石屋坑村的一个山坳里,余欣荣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泉水鱼养殖基地。与当地传统的养殖模式颇为不同,余欣荣有自己的一套“养鱼经”。
近日,记者来到余欣荣的泉水鱼养殖基地,只见整个山坳全都是一个紧连着一个的鱼塘。这些鱼塘依山就势、大小各异,共有32个。一涧山泉从山坳的最里头流出来,沿着地势从高到低自然地流过每个鱼塘。
乌黑的草鱼,红色的鲤鱼,黄色的虹鳟鱼,带着斑纹的石斑鱼,鱼儿品种多样、色彩丰富。有的鱼塘里还养了一些鳊鱼。“有一次我偶然发现鳊鱼对氧气特别敏感,只要水里氧气含量低了,就会失去活力,甚至死掉。我就特地养了一些鳊鱼,用来检测水里的含氧量。”余欣荣揭开了养殖鳊鱼的奥秘。
开始创办泉水鱼养殖基地的3年多里,余欣荣没卖过一条鱼。因为水温低、而且都是吃生态草料,泉水鱼生长很慢。去年冬天,鱼儿长得差不多后,余欣荣才开始陆续销售泉水鱼。石屋坑养殖泉水鱼历史悠久,所产泉水鱼味道鲜美异常,但是因为包装运输等原因,一直以来都是村民自己养自己吃,很少上市场销售,更别说销往远方。为破解泉水鱼运输瓶颈,余欣荣引进了现代包装技术,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基地员工汪顺斌正在用一个针筒往一个装了一条泉水鱼的塑料袋里注射什么。“这是我定制的活鱼装运袋,先灌满山泉水,然后往袋里注入氧气,这样就可以保证泉水鱼的长途运输,六七天内鱼都是活的。”
由于原生态养殖,加上解决了包装外运的难题,余欣荣的泉水鱼销售红火。去年冬天到现在,仅销售泉水鱼就达50多万元。
余欣荣不仅养鱼,还在基地内建起了一家农家乐。他说要让游客到石屋坑游好、吃好。·李学军·
新闻推荐
有一位土生土长的山区青年,中学毕业后离开家乡外出打拼,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后毅然返乡创业。如今他的企业年产值已达1500万元,且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他就是黄山市兴隆达塑胶有限公司总经...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