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红纲
这是一个充满木香的村落,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草木的气息。
这是一个氤氲书香的村落,明朝书画大家董其昌在此坐馆授业。
这是一个忠孝传家的村落,“恩谌松筠”坊几经波折,不离不弃,树立了道德的丰碑。
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灵秀榆村》一书给了我们最好的解答。
榆村,或许你并不陌生,但也许并不熟悉。你可能知道它坐落在“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县的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距离黄山市中心城区仅7公里,为屯溪、休宁和歙县三县接壤处,交通十分便捷,但是你未必了解它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你听说过宋代的秀山书院、明代的辛峰塔、紫宸近侍坊、清代的节孝坊吗?它们或清幽,或巍峨,或悲壮。一座座古建筑将漫漫的旧时光聚拢其中。借着《灵秀榆村》的力量,我们才能踏寻这幽幽古道,仰望苍苍古树,徜徉在长长的古街上,感知着非比寻常的榆村,用心体悟千年古村的历史沧桑。
说实话,这么多年来我去榆村乡的次数并不多,只是因为在宣传部工作的缘故,加之该乡有关负责同志的热情邀请,我勉为其难,答应为这部厚重的《灵秀榆村》写点不成章法的赘语,以不负诸君的期待,同时也成全了自己一次快意的阅读之旅。
通读全书,十三余万字洋洋洒洒,分为历史篇、文化篇、传奇篇、故事篇、山水篇、人物篇、时节篇、民俗篇、风物篇和特产篇等10个章节,近60篇文章,较为详尽地叙述了榆村乡的古往今来、奇闻轶事。胡守志先生的《太塘御牌楼传奇》让人读来,不禁感慨万分,太塘才子程元化的宦海沉浮令人心酸、扼腕,悲从中来;同样是胡先生笔下的《节孝牌坊历险记》又将徽州女人——富溪村程氏的不幸与高洁,柔弱与坚强书写得淋漓尽致,让人心生怜悯与敬仰;而《辛峰塔的由来》一文则将明代光禄寺署丞、徽州巨贾榆村程爵与大学士许国的深厚渊源娓娓道来,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慈善与正义,友情与乡情的亘古力量。俞群先生写《程一枝与<程典>》,既写出了一位影响中国学术界的明代学者程一枝,又写出了徽州历史上著名的家族谱牒《程典》的弥足珍贵,这是太塘人的荣光,亦为程氏的骄傲。另外,《隐藏在富溪坐标上的密码》、《水灵榆村梦里原乡》、《太阳桥轶事》等篇章皆凸显着浓浓的榆村风情,饱蘸这方水土的独特魅力。
展卷《灵秀榆村》,榆村好山好水好风光。七桥映月,屏风夕照,黑虎卧坛,夜半钟声,双龙戏珠,凤坞甘泉,柳中牌楼,双连古井,辛峰宝塔,赢峰积雪……昔日的“榆村十景”今犹在,该书正以朴实厚重的笔意勾勒出一幅幅毓秀钟灵的动人风景。正如陶潜诗云:“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派恬静美好的田园风光尽现于眼前。我们借着书香的翅膀,踏足榆村这方灵秀的山水,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好诗章跃入眼前,点化了我们的智慧,拓展了我们的时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阅读《灵秀榆村》,一千两百多年的榆村,从历史的深处走来,从秀山书院走来,从辛峰塔走来,远山近水皆浅吟低唱,我们仿佛听到了宋代诗人汪若楫在书院吟诗作赋,听到了徽州巨贾程爵与名臣许国的亲昵耳语,听到了青年才俊董其昌教授弟子的朗朗书声……众多美妙的声音在耳畔回响,构筑了一道历史的风景,一曲榆村的绝唱,自然流溢出灵秀的风水。
书香情更浓。有缘阅读这部田园之书,乃人生一大幸事。它恰逢盛世,因缘而生,确为徽州乡土文化的有力传承。沿着这部《灵秀榆村》所指引的方向,我想在读者心中榆村的形象定然会逐渐高大而清晰,它仿佛一曲婉转悠扬的乐章,让生长于斯的榆村人在这里追寻精神的原乡,也让越来越多的关注榆村的人们在这里分享到一缕美丽的乡愁。在广袤的大地上,《灵秀榆村》原本就是一部精美的充满芳香的杰作,也愿此书成为点燃榆村文旅结合,启动乡村旅游的星星之火。
新闻推荐
8月12日,休宁县溪口镇木梨硔村民在晒台上晒辣椒。木梨硔村是地处高山之巅的中国传统村落,三面悬空,由于地形狭窄,家家门前搭建了木质晒台。今年,该村的高山辣椒喜获丰收,村民们将其晾晒在晒台...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