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做好“加法”,又要做好“减法”。今年来,徽州区紧紧围绕黄山市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调整产业结构,狠抓节能减排,建设优质项目,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为使原有的良好生态环境质量得以进一步改善,该区着力强化环保工作的责任落实,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的污染减排工作领导组,制定了2010年污染总量控制和减排计划,确定了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循环经济园集中供热、集中治污3个项目为重点工程减排措施。根据市政府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要求,该区将19项考核任务进行逐项分解,以完善环保和生态考核机制为手段,将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纳入各乡镇和区直有关部门目标责任管理,并将污染减排、污染物达标排放、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列入骨干工业企业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实施环保一票否决,真正形成了区政府统一领导,各乡镇、区直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该区始终坚持“三个围绕、一个不上” (围绕旅游商品开发大办工业,围绕山区资源大办工业,围绕高新技术大办工业,不上一个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项目)原则,严把企业环境审批关,把住环境准入的第一道门槛。各乡镇、各部门在平时的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事先对洽谈项目的生产工艺、产品的性能和原料配方进行审查,对自己把握不准的项目立即向区环保部门汇报,争取他们的技术支持。今年1-7月份,该区共否定不符合产业政策及有污染的项目5个。
按照“增产不增污”的要求,该区鼓励区内重点精细化工企业通过搬迁改造,引进高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实施“二次创业”。对于那些生产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重,又无意无力进行技改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2007年以来,该区先后依法淘汰、关停6户化工企业生产线。对批准建设的项目,该区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全面加强污染治理设施“三同时”(即建设项目的治污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管理,杜绝“一边减排一边增污”现象发生,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与此同时,该区还不断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城市功能,目前,与歙县政府合作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已投入使用,城区污水网三期、城东污水管网对接工程全面完成,日处理污水约9000立方米。循环经济园集中供热、集中治污、集中脱盐重点减排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吴 芬 吴志龙·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从6月底开始,歙县上丰乡溪源、丰源等地的山间地头,处处可以看到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时时可以听到果农们的欢声笑语,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徽州雪梨上市啦!由于多年坚持走品种改良的道路...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