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坐落在歙县桂林镇的国家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自2009年实施以来,已完成扩岸1068米,渠道排水沟衬砌2.21公里,埋设管道1.68公里,伸展道路3.2公里。还建成了农产品交易场所一处,新建豆腐柴基地100亩和毛竹基地150亩,蔬菜基地示范区1000亩。该项目总投资787.7万元,涉及新管、牌头、山边、岑山等4个行政村,治理面积0.82万亩,主要以粮油、蔬菜及经济作物种植为主。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改善灌溉面积0.52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2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4万亩,将大大优化当地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预计将给项目区的农民新增粮食9.3万公斤,新增油料3万公斤,新增蔬菜5.5万公斤,直接受益农民1万余人。
近年来,歙县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主题,加快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截至目前,该县共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9期,累计完成投资1.62亿元,项目涉及桂林、郑村、北岸等20个乡镇,15户农业龙头企业,完成土地治理项目19个、产业化经营项目16个。
在推进农业开发项目建设中,该县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根本。2006年以来,该县共完成土地治理面积4.72万亩,改良土壤0.57万亩,拦河坝11座、排灌站3座,新建、加固小型蓄排水工程1285座,修建机耕路50.5公里,购置农业机械877台(套),新建溪流护岸3068米,基本实现了项目区“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直接带动了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据统计,2006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该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4.5万公斤,新增枇杷、山核桃等果品生产能力360万公斤。直接受益农业人口12.5万人,同一区域项目农民人均纯收人比非项目区高230余元。
该县还把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作为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采取有偿与无偿相结合、财政补贴、货款贴息等方式,投人2449万元,扶持汪满田茶业、立安茶业、同乐生态养殖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注重激发企业、协会、合作社及群众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的积极性。截至目前,该县累计认证“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总面积32.5万亩,认证的企业、协会31家,获得“三品”认证的农产品数达30个,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方立锋·
新闻推荐
这是—个特殊的群体———因为父母在外务工创业,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亲情的浇灌。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每逢佳节倍思亲!9月21日,中秋节前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福...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