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一天,只要你走进歙县富堨镇富堨村的办公室,你总能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或端坐着记录,或站在档案柜前整理。办公桌边上搁着一只煤炉和一只茶壶,时时刻刻烧着开水。“这里是我工作的地方,也是广大村民的‘家\’。我在这里上班,不管是谁来了,都有热茶喝,这才像个家呀。”
说这话的老人就是方邦洪,今年64岁。
方邦洪是土生土长的富堨人,1965年,年方19岁的方邦洪就来到当时的富堨大队任文书兼档案管理工作了,谁知这一干,就是45个年头。“老百姓相信我,村两委相信我,我就是再多吃一些苦也是值得的。因为我的劳动得到大家的肯定了,我干的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老方说起话来朴实而真诚。由于成绩出色,方邦洪工作第二年就光荣入党了,那一年他20岁,是整个大队最年轻的党员。
“老方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干到现在,不简单啊。可以说,他把整个青春都献给这里了。”富堨村党总支书记程亚忠一说起村子里这位亦兄亦友的村委会老委员,敬重之情溢于言表。
档案整理工作既琐碎又枯燥,是个苦差事。不仅需要耐得住性子、经得起寂寞,最主要的是干的人没有额外的补贴,拿的是和其他村委会委员一样的补贴。可方邦洪却和大家想的不一样,他非常看重档案的管理工作,认为档案工作是一个村、一个镇乃至一个国家大事小情的记录和见证。“报酬多一点少一点没什么好计较的,档案管理工作太重要了,既然干了,就得把它干好。”
在村委会三楼的档案管理室,方邦洪打开一扇又一扇存放资料的柜门,同时也是向我们打开他45年来工作的心血和见证。在这些档案里面,最早的年份是1962年,分三层按序排列着,一直排到2010年。我们随便抽看不同时代的几份档案:1962年9月6日富堨大队部召开生产队队长座谈会记录;1972年富堨收入分配方案记录;1981年在富堨大队对所属各生产队库存现金检查情况报告……在这些村档扉页的管理期限上填的都是“永久”两字。
当问到这些档案的作用时,话语不多的方邦洪一下子打开话匣子。在他看来正是这些不说话的档案,在解决田地、山场之间的邻里纠纷上起到关键作用。1982年、1983年的档案上,记录所有田地、山场、经济林的分配情况。“上面都有四至的原始记录,这可是任谁也改不了的。”方邦洪介绍,包产到户近30年来,他处理的土地纠纷就有近百起之多。“现在,村子里正在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在村集体‘三资\’清理上更离不开这些原始的档案资料啊。”
村里人都说方邦洪“看得开”,正是这种淡定和看得开,使年逾花甲的方邦洪仍然坚守在岗位上。
“我跟他是几十年的相交了。他的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到现在60多岁了,还在为村里服务,这一点让我们非常感动。”村民汪立中和老方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他也最了解老方的性格和为人。
方邦洪还是个热心人,一个村子里,谁家有个难事,他总是随叫随到,有求必应。最让人佩服的是,老方的记性非常好,他可以随时报出许多家的电话号码。
方邦洪告诉我们,他的妻子方善娣一直在默默支持他的工作,一直是他的坚强后盾。当我们问方善娣,老方的付出值不值得时,方善娣动情说:“值得,当然值得。”她表示还要支持丈夫干下去:“干几十年了,一下子要不干了,可对不起许多老百姓。大家都对他信任,不干就不好。”
·江伟民·
新闻推荐
近日,黄山车友俱乐部80多名会员,带着2万余元的学习生活、体育用品来到歙县金川中心学校捐物助学,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黄山车友俱乐部捐物助学活动已连续开展了6年,累计捐款捐物15万元,...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