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经过两个月的建设,由歙县漳潭村民负责施工的一条连接漳潭和漳村湾的2200多米、宽1.5米道路修通了。
歙县漳潭和漳村湾是新安江边相邻的两个库区村,现有人口3000余人,其中移民1530余人。由于近几年新安江水位涨高,连接两个村的沿江便道部分路段常年淹没在水里,路基严重坍塌。每逢雨雪天气,道路泥泞湿滑,给两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尤其是小孩上学要绕道多走不少的山路。
漳潭村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定项目,向县移委申报移民后扶项目资金25万元。项目计划获得批准后,漳潭村两委严格按照水库移民后扶项目建管新机制办事,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以村民代表和移民群众为主体的村移民后扶项目管理小组,放手让群众负责实施这个关系自身利益的项目。为进一步体现村民自建,村后扶项目管理小组决定,将长2200米、宽1.5米的整个路段分为八段,分别由八个村民小组组织实施,责任到组,互相监督,互相评比。
邻村漳村湾的村民也到工地上当起义务监督员,看到漳潭村村民群策群力,保质保量地完成整个工程时,更是赞赏有加。
通过两个月的建设路通了,账目真实明白地公示上墙了。经过核算,工程资金还略有节余。这时,村里又一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由于道路的改道,给漳村湾部分村民江边洗涤造成不便,利用节余资金给邻村村民修建两个生活埠头。
·方健彪·
新闻推荐
日前,一台反映黄山市水利民生工程建设及成就的黄梅戏戏剧片——《山水情》在歙县举行首映式。该剧以在农村挂职三年的水利干部“春生”一心扑在水利民生工程建设上为切入点,修水库、兴建饮水...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