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十一五”以来,歙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貌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全县贫困人口由2005年底的29791人下降到2010年底的20000人,全县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2715元增加到2010年的5606元,年平均增长高达21.2%,超出全市平均增幅4个百分点,大大缩短了农村贫富之间的差距。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
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加大,社会帮贫链条日渐稳固。2006-2010年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9871万元,并带动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扶持、帮扶力度前所未有。据统计,2006-2010年,省、市帮扶单位和企业、个人共计帮扶该县资金1220万元,帮助引进项目126个,引进项目资金7450万元,有力支持了该县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
整村推进取得突破,产业扶贫成效显著。实施了50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程,累计投入资金9971万元,50个村基本上都有了通村的硬化道路,吃上了清洁卫生水,就医难问题得到了大大改善。通过验收,均已达到了整村推进标准。产业扶贫方面,五年来,共投入扶贫资金14068万元,发展了茶叶、山核桃、菊花等支柱产业,培育了富岱杨梅、范村甘蔗等特色产业,扶持了汪满田、黄山茶业集团、连大生态农业科技公司等一批帮带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了15家农民协会及专业合作社。
“雨露计划”惠及农民,生存条件极大改善。共投入扶贫资金280万元,实施了劳动力培训转移2500人,实现了“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全县共新建、改扩建道路938.8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7730亩,修建人畜饮水364处,解决了13.3万人饮水安全(困难)和6.7万头大牲畜饮水问题;全县村级卫生室、计生室达63680平米,通过农村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建和维修校舍涉及20余个乡镇中心学校68822平米,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线电视乡镇覆盖率100%,城乡联网288个。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和进步,涌现出一批市、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汪政宣·
新闻推荐
“这个昔日的问题村,如今变成了和谐村,群众对村两委干部能有这样高的满意率,实属不易。”联系歙县杞梓里镇苏村工作的镇政府干部洪某笑着说。“在路灯电费管理上,各片电费结余多少我通报一...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