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锋摄□见习记者田珊
在济泺路北段夜市,出售各种生活用品的摊位占道经营。 记者王锋 摄□见习记者 田珊
随着夏季气温升高,晚上出门纳凉购物的市民越来越多,济南“夜经济”也火速升温。记者近几日探访发现,济南的夜间消费市场冷热不均,路边摊夜市人气火爆,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处新建的室内步行街的冷清寥落。对此有专家认为,目前济南的“夜经济”建设对大众化、平民化需求的考虑不足。相关部门也表示,正在思考进一步引导和整合济南“夜经济”,但这需要通盘考虑和多部门的共同协作。
街边夜市―――晚10点之后火爆登场,随时可能被取缔
在文化东路山师到历山路段,每天晚上10点刚过,卖饰品的、卖衣服鞋子的、卖麻辣串小吃的、套圈的……各种摊位挨挨挤挤占满了北侧的整个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车载音响、高音喇叭、摊主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摊前更是人头攒动,许多市民尤其是年轻人都喜欢三五成群来这里逛摊,买些小物件。
在此摆摊的小王告诉记者,她刚毕业一年,通过朋友进了些质量不错价格又便宜的化妆品,白天上班,晚上在这里摆摊销售,既能积累社会经验也能增加一些经济收入。在旁边卖袜子的老李则说,他在夜市摆摊已经4年了,单位效益不好,早就买断工龄了,“晚上在这里摆摊挺热闹的,每天有点事情做很开心,同时还能挣钱补贴家用”。
摊主们告诉记者,晚上10点以后,文化东路的夜市是放开经营的。所以不到9点半,就有不少摊主把大包小包的货物放在路边,等着到点开张。还有一些商贩,10点之前会先在隐蔽的地方摆摊,10点之后再转移到管制比较严格的文化东路上。
而事实上,记者在历下区执法局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不论什么时间,文化东路路段原则上都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摆摊占道经营。从白天到晚上10点,执法局会与街道办事处联合巡查,晚上10点执法人员下班以后,这里自发形成了现在的夜市。
据了解,像这样的夜市,目前在济南市区还有近10处,一般都是晚上9点半以后才开始。还有不少小型夜市,则是处于“打游击”的状态,随时面临着被取缔的危险。家住阳光新路的市民崔女士告诉记者,一两个月前家门口还有个小型夜市,20多个摊位,但是前天晚上发现那些摊位都不见了,“小夜市好像被取缔了,”崔女士不无遗憾地说:“其实家门前有个夜市很方便的,小东西都可以在那里买得到。”
室内步行街―――商品与夜市同质化,店主弃店赶夜市
近两年,济南出现了不少路边摊位、商铺的升级版商业形态,比如室内步行街。在最初的规划中,这类新兴业态都宣称自己是“集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商业中心”,可以将街边摊贩、店铺统一整合。可是夏夜里记者到这些地方探访营业情况时却发现,尽管这些地方经营的商品种类与夜市相似,同是小商品和服装鞋袜,但前去购物的人寥寥无几。
走进位于和平路与历山东路交汇处的一家室内步行街记者看到,这里的店铺生意非常冷清。一多半的店铺大门紧闭,玻璃门上贴着“转租”、“出租”的字样。一家服装小店的女老板正在吆喝着“关门甩卖”。她告诉记者,她的店铺9月份到期,不准备再续租了。“你看这里根本没人来,只赔钱不赚钱,我们不能总在这耗着”。
饰品店店主王女士说,这里的人气不足已经成了恶性循环――― 周围的商家因为顾客少人气弱,关门的关门转租的转租;还在经营的也是开门越来越晚,关门越来越早;客人们看到店铺都不开门就更不来了,人气就更衰落。现在,每天晚上她干脆把店门一关,直接去文化东路赶夜市,“同样的东西同样的价钱,在夜市上卖得比这里好。”王女士无奈地说。
位于县西巷附近的一处步行街区,也存在着同样的状况,店铺的空置率很高,二楼显得更加冷清。“这个地方意境设计都很好,就是没人气。”前来游玩的陈先生有些惋惜,“这么好的地段、这么好的环境人却这么少,真是浪费了。”历山路上新开张的一家室内商业街,同样人气寥落。
“夜经济”如何迎合大众口味
同样是卖小商品,为什么街边夜市与室内步行街人气差距这么大?
“这几处室内步行街,从一开始的定位上就没有把好脉。”济南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宋其勇直言,目前济南的商贸综合体,高端一些的为“一站式购买”、“一站式生活”模式,如万达广场。而一部分室内步行街,其实是变相的商铺和小商品城。里面销售的商品与夜市所卖商品同质化严重。但是这些地方的租金高,价格相应也高。老百姓购物,同样的东西有便宜的当然不选贵的。他认为,这些室内步行街,下一步应该尽快考虑定位的转型,从商品消费为主体向服务性消费为主体转变,比如将快速餐饮业、美容业、书吧等作为主要招商项目。否则,可以预见到其前景堪忧。
山东财经大学(筹)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山东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张志元认为,消费分不同的层次,夜市地摊迎合了大众的口味,而室内步行街在便利程度、营业时间上都有限制,种种不自由影响了市民前去消费的积极性。
张志元说,室内步行街属于城市商贸综合体的一种形态,商贸综合体建设是未来城市商业模式发展的方向,但是这种形态怎样去适合大众的、中低端的消费,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在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不少城市商贸综合体是开放式与封闭式相结合的。同一处综合体里,既有室内的高档店铺,又有室外露天平民卖场,兼顾各层次消费需求。这种模式目前济南还很少见。”张志元同时指出,济南人目前的夜间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还有待于发掘,大多数济南人晚上出门仍然以乘凉为主,购物意愿小。要培育大众晚间消费习惯,需要实实在在的建一些方便市民的夜间消费场所,让市民和小业主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
整合“夜经济”需通盘考虑
对于济南“夜经济”的引导与探索,政府部门一直没有停止过努力。
济南市服务业办公室副主任张琛告诉记者,街边夜市目前一直存在一些政策、环境问题,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政府管理在这件事情上是一对矛盾。
张琛说,整合需要考虑各个方面,比如说提倡大型购物场所延长营业时间、推迟公交车的收车时间,这些涉及用电的问题,而以目前济南的居民夜间消费能力来看,单靠消费拉动无法支撑所消耗的大量能源。如果实施这些措施,先期肯定需要政策扶持。同时,政府部门也有过允许沿街商场出街经营的设想,这同样需要城管执法部门的配合。如果商务部门与城管部门协调不够,就会出现“一头提倡,一头打压”的局面。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8月,济南市发改委就针对济南“夜经济”的发展问题做过相关调研并形成了报告。同期,济南市服务业办公室向各政府职能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中,专门针对推动“夜经济”发展做了阐述。其中涉及了样板夜市的打造、大型商场延时营业、公交线路延时收车、鼓励书店、健身房等晚间开放等建议。济南市服务业办公室表示,他们近期会将各职能部门一年来对政策的落实情况统一收集汇总,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参考。
新闻推荐
图一:龙藏泉图二:赵八洞造像□文/图 陈明超明嘉靖二十四年六月既望(十六日),赋闲居家的文学家李开先应好友杨尚卿等人之约,一行十人浩浩荡荡地去游览章丘东南的龙藏洞。当时正当酷暑,他们走了...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