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晓丹
□本报记者 石晓丹
被称为“憨城”的济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保守。但你或许不知道,像中国第一台微机这种“高大上”的产品就出自这里。
当年,济南一个濒临停产倒闭的电子设备厂毅然拿着政府拨给的10万元“救命钱”砸向微型计算机研发,几个月后,也就是1983年3月,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微机诞生,被命名为“浪潮”,由此中国IT产业序幕被拉开。
1983年,浪潮生产出全国第一台微机。 (资料照片)
◎用10万元“救命钱”搞研发
位于济南高新区的浪潮科技园内,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微机——— 浪潮0520A被放在展览室进门的位置。古老的样式、发黄的外壳与对面的云计算展示平台放在一起,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时光也一下子被拉回到30多年前。
1982年,如今浪潮的前身——— 山东电子设备厂还是一家从事计算机外部设备、民用电子仪表等研发的企业,仅有400余人,由于产品滞销,当年亏损52.4万元,至此已经连续亏损5年,借钱发工资,濒临停产倒闭的边缘。
现在说来像个笑话,1983年,山东省电子工业局拨来10万元项目费,主要用于磁带机的开发与生产,当年给企业下达的经营指标为“-21万元”。不过,拿到钱后,企业经营者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了一番,纵观全球,信息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继能源、材料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他预测,未来应该是属于信息产业,因此果断作出“涉足信息产业,开发和生产微型计算机,抢先在国内占领一席之地”的战略决策。经主管部门同意,他们悄悄用这笔“救命钱”投入微型计算机的研发。
◎5万元买台IBM样机仿着来
随后,山东电子设备厂成立了一个开发室,主要从事计算机开发工作,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毕竟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行业。”刚刚大学毕业的现任浪潮集团董事长的孙丕恕也被分到这个研发组,他介绍,尽管当时的电子设备厂有很多年长的工程师,但那时没有计算机专业,他们也没有学过,因此在学校涉猎过计算机课程的年轻人就挑起了大梁。
虽说是开发,实际就是仿制,开发室买来一台IBM样机,他们仿着来。不过,在年轻的孙丕恕看来,这仍是十分自豪的事,一方面,当时只有美国能生产微型计算机,另外想要解决兼容问题依旧很难。拿到昂贵的机器,孙丕恕等人根本无从下手,“之前根本没有见过这样的,学校也买不起”。当时一台微机差不多5万元,甚至相当于一些单位所有员工的全年工资。
后来,他们找到的方法就是,从主板开始一一拆开,从最简单的一块卡仿起。“当时也年轻,吃完饭就回办公室,不停地琢(电路图怎么设计”。终于,几个月后,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微型计算机诞生,根据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起名“浪潮0520A”,采用英文DOS操作系统,很快批量投入市场,售价大约3万元,被多家科研院所采购,第一年销量50台,到1983年底,浪潮实现产值248万元,利润8万元,扭亏为盈。1988年,浪潮微机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市场的20%,位列全国第二,长城、浪潮、东海成为当时中国个人计算机市场三大主导品牌。
◎当年三大品牌仅存“浪潮”
后来,山东电子设备厂也更名为浪潮,当年的三大主导品牌幸存至今的也只有浪潮。不过,如今的浪潮不再是当年那个需要到处仿制的小电子设备厂,在浪潮展览室外,专利墙上挂着多项专利。全球第一个中文寻呼机、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等也都诞生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微机利润摊薄,浪潮早已退出个人计算机生产领域,但这家企业一直走在IT产业的前沿。
新闻推荐
作者:石晓丹实习生张丽娟两市物流业签订框架协议满车去空车回,以后将变少 时报5月13日讯 (记者石晓丹 实习生张丽娟)自13日起,在济南工作生活的莱芜籍群众将实现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13日,济...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