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片区规划鸟瞰图国外留学生在历城草莓基地采摘旅游。
新兴产业代表企业宝世达集团电子科技生产线
在历城阳光民生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接听群众来电。历城城市发展掠影(本版摄影/刘宝)
随着到历城区东部唐冶新区城市公交115路的开通,和年内即将增开的三条公交,以及南部山区西营镇公交枢纽的投入使用,作为城市触角的公交,如今已遍布历城城乡大地,把山村与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而城镇化的大幕已在该区1300平方公里区域全面拉开,历城倾力打造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形象正日渐清晰。
一直以来,历城区围绕“争当济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的目标,立足区位优势,重点实施了产城一体化战略,按照“以产促城、以城促产”的思路,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努力提升城市水平,重点推动“两山两区一园”(两山:华山、雪山片区;两区:潘田片区、世贸片区;一园:临港开发区)五大片区建设,带动城市建设向现代化迈进,产业发展向高端化升级,在实现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同时,城市建设与民生保障同步提升。据数据显示,2014上半年,历城实现生产总值347.16亿元,同比增长9%;实际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6 亿元,同比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186.5亿元,同比增长24.7%,反映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服务业增幅居全市首位,历城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跃上了新高度。
片区开发
勾勒现代化中心城区蓝图
城镇化推进需要片区开发做基础,历城区从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两个层面布局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华山片区、王舍人片区、雪山片区、唐冶新区等综合片区建设,发挥片区开发的龙头效应,把城市建设从点向面逐步铺开,形成全面开花的城市建设良好格局。
在定位高端商务区的洪楼主城区,历城区梯次推进总占地约1200亩的11个旧城改造项目。投资58亿元占地173亩的广厦·聚隆广场项目回迁安置房主体施工已经过半,项目规划建设住宅约15万平方米,商业办公用房约3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洪楼地区最大的城市综合体。占地326亩投资36亿元的名辉豪庭项目一期5栋楼实现主体封顶,二期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已开工,如今的历城洪楼旧城区,拔地而起的综合体项目,正重新定义着旧城区的“高度”,商贸特色将成为主城区最浓重的色彩。
与旧城改造同步实施的是历城区展开的新区开发及村庄整合工程。该区有序推进滨河新区、东部新城、临港济钢三大片区等42个大项目。其中全市最大的单个开发项目华山片区,计划3年内投资180亿元,完成征地拆迁、村民安置房和生活保障房、华山湖及片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0亿开发建设4000亩出让用地,建成总面积达到650万平方米的新型城区。目前,村民安置房工程已经开工,村庄拆迁工程进展顺利,并按既定计划稳步开展。王舍人片区田园新城二期、万科新里程等8个重点在建项目进展顺利,万象新天北区今年总开工面积70万平方米,上半年已销售1250余套,销售额超10亿元,居全市首位,预计年贡献区本级收入超2亿元;总占地11.3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万科新里程项目已开盘销售,全年预计销售额将达10亿元。唐冶新区的鲁商凤凰城、银丰唐郡等11个项目全面开工,开工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雪山片区成功签约总投资500多亿元的“中新济南智慧城”项目,章灵四村安置房建设已进场施工。旅游路片区投资300亿元的世贸·梦济南文化休闲谷项目土地熟化工作进展顺利;涉及2000多户、拆迁面积45万平方米的鲁商商贸城暨神武村旧村改造项目拆迁工作基本完成。济钢片区总投资150亿元、占地约1700亩的商住综合体东部世界城项目,规划商业用地60万平方米,李东、李西两村581个院落、7.5万平方米拆迁已全部完成,并将展开安置房建设。
历城区旧城与新区开发工程进展如火如荼,农村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同样精彩纷呈。今年,该区计划改造的47个城中村,目前已拆迁30个,开工建设16个;计划整村迁建农房3.9万户。截至目前,累计完成竣工面积393万平方米,1.5万余户村民先后迁入新居。据了解,自年初以来,历城区已累计完成拆迁面积150多万平方米,新的开发空间为历城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开辟了光明前景。
产业升级
助推城市经济大发展
片区开发描绘出历城区城市之“形”,在片区开发的背后是由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成的城市之“神”,形神兼备的城市经济发展格局,正源源不断的释放出助推历城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
都市现代农业形成特色品牌。坚持“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路子,历城区以农民、市民“两满意两高兴”为目标,以农业园区建设和加速土地流转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打造特色品牌效应,做大做靓“历城都市现代农业品牌”。目前,该区形成了临港、南山、东城三大农业园区聚集区域,今年上半年,新流转土地2590亩,累计达17.41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35.5%。累计投资1.6亿元持续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唐王初荷生态农业示范园、1200亩的董家柿子园循环农业示范园、650亩的仲宫虹禾谷示范园。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新创“锦秀源”、“野风酥”、“齐鲁动保”省著名商标3个,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工业经济迈向高端高效。历城区坚持把“工业强区”作为加快发展城市经济的主攻方向,以临港开发区和工业聚集区为平台,以工业项目为主抓手,以创新驱动为主动力,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工业。在历城工业经济半年发展成绩表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38.6%、126.3%,利税和利润增幅在全市排名第三位和第一位。该区确定的46个投资过2000万元的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其中,大道机械、山源电力、鑫捷瑞电气等9个项目即将投入运营;维尔康肉类水产批发市场提升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1亿,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1号肉类水产交易大厅建设完毕。
服务业成为首位经济。历城区坚持服务业首位经济思路,实行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举,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集中力量抓突破口、抓大项目、抓增长点。今年上半年,历城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12.2%,增幅全市排名第一,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活力凸显,新增电子商务企业43家,注册资本4.7亿元。金融保险业平稳发展,新落户金融机构5家,先达药业股份公司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除高新区企业外全市首家挂牌上市企业。现代物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国家4A级以上大型物流企业已发展到6家;上海圆通速递、万全仓储(美的)物流等8个已经开工的重大物流企业项目,总投资达60.8亿元。随着新加坡丰树、普洛斯和香港巴夫洛三大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入驻,临港高端物流产业档次明显提升。旅游业保持稳健势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12.2%。
社会治理创新
促进群众幸福指数大提升
城市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中,历城区一方面不断谋求做大国民经济这块“蛋糕”,一方面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和民生保障新机制,从经济事务中逐渐抽回的政府“有形之手”,为城乡群众谋取更多福利,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开创农村村务管理新局面。针对多年存在的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村级投资和村务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历城创造性实施了以合同监管、项目竞标为主要内容的村务管理新机制,将村务管理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管理轨道。目前,历城19街镇已全部开展合同监管,共监管村(居)617个,监管率97%,监管各类经济合同15835份,法律审查合同14564份。规范运作竞标项目220个,为集体节省投资及增加收入2008万元。全区村(居)村务管理规范程度明显提升,因集体经济问题引发的矛盾大幅度减少,因村务行为、干群矛盾导致的上访案件明显降低。
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新路子。推广“以电子地图为依托、由多方参与管理的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社区管理经验,出台了《历城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全面实施网格化社会服务与源头化矛盾化解工作的意见》,以“网格化走访、网格化服务、网格化调解”为重点,按照“立体化、全覆盖”的要求,将社区(村)划分为若干基础网格,在网格内实行分片包干、设岗定责、责任到人、服务到户、调解到位,做到社情民意全掌握、为民服务全方位、矛盾调解全天候,实现社会服务水平、人民群众满意率、社会治理能力“三个提高”,以及信访总量、群体性事件、刑事案件“三个减少”的目标。
完善阳光民生救助服务体系。总结推广东风、全福街道激发社会力量参与阳光民生帮扶救助的作法,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民生救助,在全区建立起“党委政府搭桥、社会力量参与、困难群众受益”的帮扶救助工作运行机制。今年上半年,历城阳光民生共救助各类困难群众8.5万户次,投入就业援助资金599万元,新增城镇就业789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140人;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00元,重大疾病商业保险工作全面启动,482人次获得大病保险补偿70.5万元;投入3800余万元进行幼儿园改扩建、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建成标准化校舍2万平方米,新建幼儿园9所,城市经济发展的福利惠及越来越多的历城城乡群众。
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激活城市建设潜力,而城市拓展必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载体,在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联合驱动下,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将呼之欲出。
新闻推荐
本学期泉城中学开设了“泉文化”特色选修课程,课程由泉之韵、泉之源、泉之秘、泉之美、泉之乐5大课题构成。学生以“走班”的形式参加不同课题的特色课堂,感受不同学科教师同堂互动交流带来的...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