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奇梁婷报道曾经的乱镇马庙现在一片和谐景象,图为杨楼村村民正在跳广场舞。□本报记者姜国乐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韩洪波
2010年3月1日是童方明到金乡县马庙镇报到的第一天,车刚走到镇政府大门口,就被30多名群众围堵住了。领头的村民冲着这位新来的党委书记喊了起来:“进村的路坑坑洼洼十多年了,总不能把老少爷们困死在穷窝里吧!”
马庙乱,童方明早有耳闻,没想到上任第一天就让上访户来了个“下马威”。他安抚好上访的群众,人未进门,就找了辆自行车直奔村里。十多天的时间他跑遍了所有的村,得出结论是马庙地处三县交界处,历史遗留问题繁多,镇村干部不作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百姓致富无门,上访成为家常便饭。
镇信访办主任张兰玉说,两年后,镇上忽然就没有上访的了,到2014年,马庙镇跃居全县群众满意度调查第一位,信访工作考核也竟然连续两年全县第一。记者问:马庙镇是如何实现由乱到治的呢?童方明说:“这里的百姓不给我们添麻烦。”
一年撤换39名不作为村干部
3月6日,记者在江楼村见到了老支书江玖民,73岁的老爷子笑呵呵地介绍,他连小学一年级都没读完,可是对两个数字记得最清楚,一个是自己名字中的“玖”,另一个就是“六十七”。
老江说,“乱归乱,村里人最要面子。”童方明摸透了这一点,2010年,他召集全镇67个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开会,对各项工作实行综合考核制度,“信访工作做不好,所有成绩将被一票否决!”童方明还和各位村支书约定,“半年见分晓,到时候谁要是倒数第一名,咱大伙都喊他‘六十七(全镇共有67个行政村)’!”考核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其他各项工作均名列前茅的江楼村因为村里发生了一起因农民建房引起的上访事件,屈居倒数第一。江玖民干了20年的支书,哪能受得起这样的埋汰。他和村民多次沟通,努力化解了上访事件,第二次考核时就摘掉了“六十七”的帽子。
干部作风不正,村民就会闹乱子,治乱先治干部。孟庄村3名党员干部平常在村里不务正业,不但带头超生,而且公然殴打管区党总支书记。新一届镇党委对此毫不姑息,经研究,毅然决定开除了3人党籍。“宁可忙活仨月,不能耽误三年”,面对党建工作考核全县倒数第一,201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前3个月,镇党委“暗渡陈仓”,优选出新一批村干部提前到位,为接受群众选举打好基础,对村级领导班子进行了一次“大换血”。镇党委成立村级组织工作调查队,进村入户,摸清问题。不到一年的时间,共处分村干部党员45人,其中开除党籍5人,撤换村干部39人。
“打枣故事”化解越级上访
5年前,马庙人爱上访,尤其喜欢越级上访。童方明觉得还得从根上做工作。田楼村村民老田的食用菌项目因为行市不好赔了钱,他一直认为当初鼓动他搞项目的县科技局应该负责任;后来,他家的牛圈因违建被土管局拆了,三轮车被倒下的建筑物砸坏,法院判土管局赔给老田300块钱,除去执行费还剩100块钱。这两件事让老田心里很窝火,觉着对他不公,他一直想通过向更高一级的政府上访解决问题,没少跑了济南和北京。
童方明找到老田问他:“你家里有没有种过枣树?”老田说,他家门口就有一棵枣树。童方明接着问:“那你打枣的时候是往枣上打呢,还是往树干上打?”老田笑了起来:“当然是直接往枣上打了。”童方明接过话茬说,你整天跑济南上北京不就像挥着杆子往枣树疙瘩上敲吗?老田被说的一愣,咂摸了一会,幡然醒悟。“你的问题不在老树疙瘩上,而在本地,我给你找土管局就能解决问题,你还用去北京?”打枣故事越传越广,后来全镇越级上访的现象就越来越少了。
2010年以来,马庙镇将提升工作方法、化解问题与打霸除恶同时进行,共化解150多起信访积案,驱离了歪风邪气,唤回了社会正气。
让村民富,才是治乱根本
发展经济,真正让村民富起来,才是治乱的根本。马庙镇是金乡县地域面积最大的农业镇,大蒜、棉花、金谷、辣椒、食用菌、鹌鹑蛋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以农兴工,工贸并举”的路子逐渐明朗。
如今,马庙镇特色农作物“马庙金谷”已发展到5000亩基地的规模,今年又发展了200亩的春谷有机种植基地,农户人均年增收达到千元以上;总投资2.5亿元的百事特高端菌业生产基地带动周边6个村庄、700余家农户发展菌业种植。兄弟企业百事特鹌鹑养殖基地使养殖农户年均增收4万元;在县循环农业示范区带动下,青山羊、牛、驴、鸭等特色种养项目迅速发展,镇内组织农民成立种养殖合作社(协会)78家,带动种养殖农户5000余户。
“镇上曾专门为我们一家企业召开党政联席会。”提起镇上对公司的扶持,百事特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现峰至今充满激动。如今企业所在的小程楼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家门口上班,已有60%的农户入股当地企业。王雪粉夫妻俩就是村里的“上班族”,每月工资达到8000元,年终还能领30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再加上一年近万元的农作物收入,算下来,这个农村的三口之家每年能有10万多元收入。王雪粉说,“腰包鼓起来了,不愁吃,不愁穿,哪有闲工夫再找麻烦?”
腰包鼓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和生活保障也上了一个档次。“甜瓜熟了烂地里,成堆大蒜惹人气。”杨官庄村是位于马庙镇最南端的村庄,这里曾经道路不通,“山高皇帝远”,村民的怨气也像愁卖的大蒜无处安放。这几年,“村村通”和“户户通”相继延伸到杨官庄,村里相继实现了亮化和绿化。同时,包村联户让群众有了诉求渠道,医疗养老有了保障,百姓得到了实惠,村子竟然获得了全镇综合考核的第一名。老上访户杨建军对童方明说:“政府干了这么多实事,俺都不好意思说恁孬了。”
■书记点评由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金乡县委书记刘章箭
“这里的百姓不添麻烦”,是金乡基层党委政府工作,由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具体体现。由“管”到“治”,是为民理念的转变,是务实作风的转变,更是老百姓的新期盼。
马庙镇从严管干部,以优良的政风,带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实行干部驻村联户,主动上门和群众交心,听民声,解民忧,化解矛盾纠纷。马庙镇还利用农副产品丰富这一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以农兴工、工贸并举、外向型、富民强镇”路径。村民富了,气也顺了,一个地方也就稳定了,群众满意度大大提高,当然不再给干部找麻烦。马庙的做法在金乡不是个例,全县推行信访事项公开听证,畅通积案难案化解“出口”,从源头解决问题,“以终结促化解”等多种机制,基层矛盾隐患排查调处率超过90%,农村信访问题同比下降近20%。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高晓雷“黄河入海”作为全省将要打造的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之一,以黄河山东段沿线各市为主体,地域横跨菏泽、济宁、聊城、泰安、济南、德州、淄博、滨州、东营9个市,是十大...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