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籍著名摄像师焦波
4月16日,由山东籍著名摄像师焦波导演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在百丽宫影城点映,此片由焦波带领5名“85后”学生连续373天驻村拍摄,真实记录下现代农村的生活变迁。97分钟的播放过程,笑点泪点不断。不少观众被片中情节感动,感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鲜活的故乡”。
“零经验”团队的“大制作”
“当时,整个剧组除去焦老师,摄像组成员平均年龄只有21岁。”影片拍摄花絮对拍摄团队进行了介绍,其中除一人拍过短片外,其他人都没有拍摄纪录片的经验,因此他们也被称为“零经验”团队。焦波说:“我们的成员没有北大的、清华的、电影学院的,甚至我们连山大的都请不起。他们来自普通院校甚至和电影不相关的专业。但每个孩子都很聪明、执着,我一直说,技巧和技术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真情和投入。正是因为与农民建立深厚情感,深入农民生活,才能拍出优秀的影片。”“农村最需要了解而非想象”
纪录片拍摄地选在了沂蒙老区的沂源县杓峪村。这个村子共有167户人家,500多人,不贫不富。剧组就在那里待了373天。焦波带去了3台摄像机,几乎全天候盯住村里的3户人家:文化人杜深忠家、大学生杜滨才家、村支书张自恩家。焦波解释,这3家正好代表了村里的文化线、情感线和政治线,有典型意义。
焦波感慨,直到现在才比较彻底地了解农民,了解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他们怎么生活、就业等。他说,想通过镜头,唤起人们对乡土的了解、理解和重视,从而推动乡村的进步,“农村最需要的是了解而非想象,它不代表桃花源,也不代表脏乱差。只有真正理解农村,才可能对农村问题投以重视。”(本报记者 张晓涵 实习生 王璐)
新闻推荐
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是今年济南市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对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哪些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享受?济南市地税局对此进行集中梳理,通过本报为广大读者朋友和社会各界予以解...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