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山东辰静律师事务所主任陈静:从“一五”到“六五”,30年的普法教育,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法律是维护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当前,新媒体平台投入少、效果好,具有受众广、传播快、语言生动、互动性强等优势,能让市民随时随地、足不出户获得法律资讯和帮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我们国家法治化进程的新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深入推进普法教育?市政协委员、山东辰静律师事务所主任陈静建议,在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优势、打造泉城济南普法品牌栏目的同时,积极打造普法微博、微信、网站一体化互动平台,实现网络普法常态化。
陈静表示,知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目前济南市普法部门还没有建立起新媒体普法平台,这与省会城市法治建设不相匹配。建议尽快建立新媒体平台,使法制宣传与信息技术同步同行,不断扩大覆盖面。”在形式上,新媒体普法平台要注重实用性和互动性,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普法工作。在内容上,要把热点问题解读和法治舆论引导作为普法的日常项目。在方法上,必须开通微博、微信的在线服务,安排专业人士及时、方便、快捷地解决老百姓的诉求,增加平台黏性。
陈静认为,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互补进行普法宣传,会显著提高普法实效。各级政府应为新媒体建设和传统媒体栏目打造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媒体也应当增强社会责任,健全媒体公益普法。“我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济南市普法工作‘报纸有专栏、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网络有文章、手机有信息、户外有广告\’,普法手段、方式全面开花,有效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
(本报见习记者 侯月)
新闻推荐
雷杰审议和讨论协商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
本报4月11日讯(记者 刘钦涛)10日、11日,市委副书记雷杰分别与代表、委员们一起审议、讨论协商政府工作报告。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雷杰指出,政府工作报告紧扣改革、关注民生,总结工作全面客观...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