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子在一起刘民军 王涵 张佳
近日,我市第二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郭亮前往济南,在山东省立医院为上海的7岁男孩捐献造血干细胞。23日,记者跟随市红十字会奔赴济南,跟踪采访郭亮捐献造血干细胞整个过程,见证他无私救助幼小生命的凡人义举,挖掘他忘我工作、奉献大爱的感人事迹。
三小时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11月24日,郭亮在山东省立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些珍贵的造血干细胞将会被送往上海某医院,用来挽救与郭亮配型成功的7岁小男孩的生命。
郭亮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是采集外周血、通过离心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的方式完成的,其余的血液成分同时回输到郭亮体内。整个捐献过程从早上9点开始,捐献过程中,医生要求郭亮双肘要保持平静,胳膊不能动。郭亮告诉记者,感觉上和捐献血小板差不多,没什么异样的感觉。中午11点40,捐献结束,郭亮主治医师房晓生告诉记者,采集完后,郭亮主要就是要注意休息,郭亮在打动员剂期间的不适反应估计也会很快消失。捐献完成后,根据医生的要求,郭亮要留在济南观察一天,将于11月25日返胶。
11月19日,郭亮赶赴济南,入住山东省立医院做捐献前的准备。从11月20日起,医生每天早上8点和下午4点两次为郭亮打动员剂,都是用普通的小针注射到郭亮的胳膊上。期间出现了一些不适反应:腹泻、全身轻微酸痛、出虚汗等症状。11月23日,记者见到郭亮时,这些症状已经好转。比起动员剂引起的身体反应,郭亮更不愿意承受的是捐献前多日的等待过程。郭亮了解到,那个和他配型成功的孩子已做好了准备,正在苦苦等待救命的造血干细胞。“那一定非常痛苦,一想到这,我恨不得马上就去捐献。”
11月24日,郭亮很早就起床了。“心情比较激动,这么多天的努力终于有结果了。”郭亮说。9点整,郭亮进入造血干细胞采集病房,开始正式捐献,带着郭亮体温的血液从他坚实的臂膀缓缓流入血细胞分离机,随后,又慢慢地流回郭亮体内,救助7岁男孩的造血干细胞通过仪器一点点地从郭亮的血液中提取出来。近3个小时的采集过程,郭亮躺在病床上显得很平静,“捐献过程中,我一直在脑海中想象着,那个和我生命相连的可爱小男孩,康复后纵情玩耍的情景。”捐献结束后,郭亮告诉记者,“盼望这次能够成功采集到孩子所需的造血干细胞。”
捐献当天,省、青岛市、我市三级红十字会有关负责同志到医院看望了郭亮。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李全太代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为郭亮颁发了证书。青岛红十字会副会长丁钢和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维芸分别代表两级红十字会为郭亮送去了3000元和5000元的慰问金。
曾上门献血 受捐家属感激跪谢
此次来济南捐献,郭亮家属都没过来,一天三遍来电话问郭亮身体情况。郭亮总是在电话里安慰妻子:“打上以后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反应,其实没什么事。”妻子是在他从青岛401医院拿到合格的检查报告后,才知道这件事情的。一开始妻子并不同意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怕留下什么后遗症。郭亮则跟妻子解释说,这种事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知道了就不能见死不救。他天天拉着妻子上网查阅相关报道,给妻子讲述相关知识,他还跟儿子讲了小患者的病情和现状,儿子听后都要哭出来了,”当郭亮告诉儿子他准备要去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时,儿子举双手赞同。父子俩一起做郭亮妻子的思想工作,终于征得了妻子的同意。
郭亮在家的时候,都是自己辅导孩子作业。11月22日星期天,孩子来电话,哭着说想他了。郭亮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还是在电话里故作坚定地跟孩子说:“别想!把心思用在考试上。”放下电话后,郭亮跟随行的工作人员朱常勇说,孩子要考试了,晚上作业没法辅导了。“媳妇不容易,整天伺候老的,还要伺候小的。”说起家人,郭亮脸上挂满了愧疚。
11月24日,记者联系到郭亮的妻子王建利时,才知道,原来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是郭亮第一次献爱心、做好事。2014年10月份,郭亮接到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希望郭亮能到青岛医院献血,原来,青岛一位20多岁的青年出车祸大量失血,急需A型血救命,但血库的存血不够,郭亮二话不说便赶往青岛,为车祸青年输血,因为抢救及时,车祸青年最终转危为安,青年的父母感激涕零,当场跪在地上感谢郭亮。当晚郭亮回家后将这件事告诉了妻子,尽管担心郭亮的身体,但她更为自己的丈夫感到自豪。
据了解,2003年以来,郭亮共无私献血18次,共7200毫升;捐献血小板折合献血量41600毫升,共约献血近5万毫升,位居全市志愿者献血量第二名。
任劳任怨 日处理垃圾500余吨
2005年部队转业后,郭亮被分配到市建设局环卫处,担任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区的推土车司机,专门负责生活垃圾的填埋处理工作,每天将市区日产500余吨生活垃圾进行推平、压实等,一干就是十个年头,虽然每天都重复着繁重又艰辛工作,但他从无怨言。
每天早晨6点,郭亮匆匆吃过早饭后,就赶往二十多公里外的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填埋区,立刻投入工作。他驾驶着推土机在堆积如山的垃圾堆体上,来来回回反复碾压,将当天进入的500余吨垃圾推平、压实、覆盖、填埋,然后再进行喷药、消杀、灭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隆冬天气,气温降至零下10多度,郭亮手脚被冻得冰凉,但他坚守岗位,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遇到大雪天气,先将道路积雪推一遍,再在进场坡路上扬沙防滑,手冻红了,耳朵冻木了,从不叫苦,保证了场区垃圾的及时处理和场区填埋作业高效运转。炎热夏季,生活垃圾中腐烂的瓜果蔬菜散发着恶臭,熏的他睁不开眼,喘不上气,蚊蝇在他脸上乱飞乱撞,可他丝毫不减对工作的认真态度,边角区域不遗漏,多辆清运车重复倾倒不堆积。有一年连降暴雨,降水量达到200多毫米,场区内水位很高,水洼成片,给垃圾填埋作业带来了很大困难。为加固道路,郭亮驾驶着装载机扬撒石子,拉土筑坝,截留污水,铺垫路面减轻粘滑,防止雨污混流,确保雨水及时排出,让进场车辆进出畅通无阻,使填埋区的生活垃圾得以及时有效地处置。
为了把工作搞好,他甚至带病坚持工作,2011年8月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炎,当时正值酷暑天气,最高气温达三十七、八度,为了及时完成垃圾填埋任务,他连续加班,单位领导要求他马上到医院治疗并休息几天,但他想到工作任务尚未完成,就偷偷地背着领导毅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直到所有垃圾填埋工作结束后才匆匆去医院。第二天一大早,他顽强的身影又出现在作业第一线。
十年如一日,郭亮圆满完成生活垃圾处理场的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作,他也先后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
新闻推荐
...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