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急救知识,提升市民自救互救能力。过去的一年,我市急救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倾情打造“呼救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服务品牌,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院前急救服务,形成了以市急救中心为调度指挥中心,下设8个急救站,配置11个急救单元、近200名院前急救人员,辐射全市的院前急救网络。
呼救就是命令
时间就是生命
突发事件处置快速到位。市急救中心始建于2006年7月,2007年8月正式运行,承担着全市120电话接听、急救车调度、重大活动院前急救保障服务、突发事件现场紧急医疗救援工作;同时,承担着对院前急救业务管理、急救知识社会化普及宣传等项工作。
市急救中心年均接听120电话6万余个,派遣急救车辆1.8万余次,救治急症病人1.6万余人。调度平均摘机用时、派车用时、受理用时等均优于青岛市规定标准。接到突发事件报警后中心均能做到科学调度、合理指挥、快速救治,迅速上报信息。
重大保障及演练圆满完成。2015年,中心完成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公路自行车冠军赛、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拆迁、胶州秧歌节等重大活动保障任务共83次,调用急救车87车次,组织或参与各级应急演练12次,均创历年最高。
责任重于泰山
细节决定成败
全面加强院前急救质控管理,积极发挥市急救中心与各急救站的合力作用,努力促进院前急救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院前急救质控督导检查。通过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分站进行质控督导检查30余次,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每季度召开院前急救质控会,共同探讨研究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的方法,加强了对分站院前急救质控工作的管理。
加强院前急救各项考核管理。修订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将日常管理、岗位职能、舆情及投诉应对等纳入考核,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对各急救站严格落实绩效考核有关规定,奖优罚劣,促进各网络医院对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视。
完善电话回访和院内代收费制度。继续完善“1”“2”“0”电话回访机制,年电话回访近6000人,认真调查落实群众不满意事项,及时回复沟通,群众满意度达99.7%。完善院内代收费制度,明确院前急救收费核价单,有效化解了医患矛盾。
加强院前急救业务培训。坚持调度员“周学习,月考试”制度,进一步完善分站急救业务月培训制度,中心全程督查,共开展内部业务培训100余次,使院前急救服务更加规范、有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次邀请青岛市院前急救专家来胶开展专题讲座,共培训急救人员300余人次;同时,组织业务骨干“走出去”到香港、南昌、济南、青岛等地参加各类院前急救新理论新技能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等,加强学术交流,有效提高了院前急救管理水平和救治能力。
成功举办急救知识技能大赛。成功举办2015年度全市急救技能大赛。大赛吸引局属、驻胶以及民营在内的33家医疗卫生机构的35支代表队105名选手参加,参赛代表队和参赛人数均创历年最多,大大提升了我市医务人员的急救技术能力。推荐市人民医院和胶东中心卫生院代表我市参加了青岛市卫计委举办的第三届“健康杯”创伤急救技能大赛,均获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
启用院前急救电子病历。在青岛各区市的新120调度指挥系统内率先启用电子病历,实现急救信息的快速共享,切实提高工作时效性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探索成立脑卒中与胸痛两大中心。充分利用市急救中心的网络化急救体系,联合胶州中心医院和市人民医院,探索建立集社区宣教、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为一体的多学科合作的区域性大型胸痛中心和脑卒中中心,为危重心脑血管患者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救治新模式。
硬件彻底改造
软件全面升级
率先启用新调度系统,车载监控全程覆盖。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全面完成了120调度系统更新这一政府实事工程。在前期为11辆救护车全部安装3G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2015年在青岛各区市中率先全面升级了120调度指挥系统,加强了车载急救和监控设备。新系统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增设生命体征传输、单兵监控等多个子系统,使我市院前急救工作更加科学、高效。新系统启用以来,共接待上级领导视察、周边县市急救中心的参观考察10余次,得到各级领导和同仁的充分肯定。
新建急救调度大厅,创建急救知识培训基地。在市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将原卫生局三楼彻底整修,水电暖等老大难问题彻底解决;新建120调度指挥大厅,打造急救文化长廊与急救宣传墙;创建了我市第一处急救知识培训基地,配备心肺复苏模拟人、脊椎固定板、解救套等设备,可直接面向广大市民开展急救知识宣传培训,同时为院前急救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提升提供专门场地。
急救车辆更新换代,车载设备高标配置。为基层急救站全面更新了120急救车及车载急救设备,有效改善了院前救治条件;同时,为城区急救站配备履带式楼梯椅,方便了居住楼房急症患者的转运救治,大大节省了抢救时间。
人人学急救
急救为人人
在全市范围内,着力打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宣传服务品牌,义务开展急救培训160余场次,5万余人受益。
全面开展初级救护知识进校园活动。市卫计局与教体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联合开展初级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工作的通知》,大力推进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现已完成对胶州一中、实验初中等27所学校在校师生的培训。同时,迎接了山东少儿频道及半岛都市报小记者团、阜安中学与三里河小学的学生代表团等近300名同学走进急救中心参观学习。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了我市在校师生遭遇突发事件时的自救互救及逃生能力。
加强对一线交警等重点人群的救护知识培训。先后为我市机关干部、一线交警、公交车司机、校车司机护导员、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等重点人群,以及幼儿园小朋友、社区及敬老院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开展急救培训及复训30余场次;围绕“世界急救日”宣传主题,开展宣传培训8场次,3000余名群众受益;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了我市交警等重点人群与特殊人群的现场应急处置和救护能力;与市交警大队在急救知识培训、路况信息共享、事故现场配合等多方面密切协作,确保急救绿色生命通道的全方位畅通。
加大急救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应急意识。创建并开通了“胶州急救”微信平台,扩大了院前急救工作宣传力度。与市红十字会联合成立了胶州市120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加大开展急救知识义务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了中心急救知识义务宣传培训的管理和组织。借助日常急救案例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加大对急救知识的宣传讲解培训,对急救技能的现场教授,提高初级救护知识的普及率,达到了最大限度减少伤残、挽救生命的目的。
工作精益求精
重点加快推进
展望2016年,市急救中心将严格按照市卫计局要求,加快推进我市的胸痛和脑卒中两大中心,力争早日建成投入运行,切实降低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造福胶州百姓;启用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MPDS),使我市急救调度进入标准化流程,准确评估患者病情,规范自救、互救指导,实现对病人的抢救从“120”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开始。全面推出“互联急救”APP,将呼救者准确GPS定位,第一时间准确派出救护车,通过APP反馈的病情实时信息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开展自救、互救指导,为出诊医生诊断病情提供参考。夯实“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宣传服务品牌建设,进一步拓展平台,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努力推进院前急救管理工作上档次、上水平,谱写院前急救新篇章!
(王晓双 逄晓英)
新闻推荐
...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